草草理夜装,涉江又登陆。
望路殊未穷,指期今已促。
传呼戒徒御,振辔转林麓。
阴云拥嵓端,霔雨当山腹。
震雷如在耳,飞电来照目。
兽迹不敢窥,马蹄唯务速。
虔心若斋礼,濡体如沐浴。
万窍相怒号,百泉暗奔瀑。
危梁虑足跌,峻坂忧车覆。
问我何以然,前日受微禄。
转知人代事,缨组乃徽束。
向若家居时,安枕春梦熟。
遵途稍已近,候吏来相续。
晓霁心始安,林端见初旭。

【注释】

  1. 奉使宜春:奉命出使宜春。宜春:今江西宜春县,唐时为南平州,属湖南道,是当时南方的重要交通要道。陆路:指水陆两途。
  2. 新淦江:在江西省境内,赣江下游支流。
  3. 黄檗馆:地名。
  4. 传呼:传唤、召唤。
  5. 振辔:驱马扬鞭。转:回。林麓:山间树木,此处泛指山林。
  6. 阴云:天色阴沉的云。拥嵓端:高耸的山顶。霔(fù)雨:大雨。当:冲撞。
  7. 震雷:霹雳声。如在耳:好像就在耳边。
  8. 飞电:闪电。来照目:照着眼睛。
  9. 兽迹:野兽留下的踪迹。不敢窥:不敢窥探。
  10. 濡体如沐浴:身体被雨水淋湿如同洗澡一般。
  11. 万窍:无数孔隙。相怒号:相互呼啸怒吼。
  12. 百泉暗奔瀑:无数泉水奔向瀑布。暗:暗然,形容水流湍急。奔瀑:急流奔腾的瀑布。
  13. 危梁:险峻的桥梁。虑足跌:担心会跌下。
  14. 峻坂:险峻的山坡。忧车覆:担心车子翻覆。
  15. 问我何以然:你问为什么如此。何以然:什么缘故。
  16. 前日受微禄:前几天接受了微薄的俸禄。
  17. 转知人代事:才知道人事的变化。转知;知道。
  18. 缨组乃徽束:冠带礼帽,整齐地系在身上。徽束:系在衣领上。
  19. 安枕春梦熟:安睡于春天的梦乡中。熟:熟睡。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诗人奉命出使宜春途中遇风雨的经历与感受。诗中以风雨夜行作为贯串始终的事件,描绘了作者冒风雨赶路的情景以及由此产生的感受。全诗语言质朴流畅,意境雄浑苍凉,情调慷慨悲壮,富有传奇色彩。
    首联交代此行的缘由和任务,“奉使”、“宜春”表明这是一次政治活动;“陆路”说明这是从陆路前往,即从水路出发后改乘陆路的旅程。
    颔联两句,描写了行程中遇到的困难。“望路殊未穷”,说明山路崎岖,没有尽头,这一句是说尽管走了很多路,但还没有走到尽头;而“指期今已促”,则表示时间紧迫,不能再拖延了,这一句是说由于道路艰险,所以时间过得特别快,现在离目的地已经很近了。两句一正一反,表现了旅途的艰险和时光的流逝,同时也暗示了出使者的心情。
    颈联进一步写风浪对行人的威胁和考验。“传呼戒徒御”“振辔回林麓”两句,写风浪之大,使人不得不大声呼喊来警戒随行的仆役车马,并扬起马鞭指挥大家回到树林中去避风。“阴云拥嵓端”,“霔雨当山腹”,则是说乌云密布,暴雨倾泻而下,像要把山峰吞没一样。这里的“拥”字用得极为准确形象,把乌云密聚、遮天蔽日的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震雷如在耳,飞电来照目”两句,写雷电交加,电闪雷鸣,给人以巨大的恐惧感。然而在这种恶劣环境中,人们还是勇敢地向前行进着,“兽迹不敢窥,马蹄唯务速”。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虽然野兽的踪迹让人不敢窥视,但人们仍然奋力前进,只求赶快到达目的地。“虔心若斋礼,濡体如沐浴”,意思是说,面对大自然的威胁,他们心怀虔诚的敬畏之心,全身被雨水淋得像个洗过澡的人一样,这里既写出了天气的恶劣,也表现出人们对前途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尾联两句,写自己对这次行程的感受和思考。“问我何以然”,问的是为何会遇到这样的天气和遭遇,“前日受微禄”,答的是说因为前段时间接受过一点微薄的俸禄,所以才冒着风险去执行公务。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而是通过询问和回答的方式,含蓄地表达了他对于这次出行的态度和目的。同时,“转知人代事”,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社会变化的深刻理解。“缨组乃徽束”,则是说衣冠整齐地系在身上,象征着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