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注】绝域:极远的边远地区。阳关道: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小方盘城附近,汉元凤三年(公元前80年)设为关塞,以隔绝通往西域的商旅。胡沙:指西域沙漠地带。塞尘:指长城内外的风沙。三春:春季的三个月。天马:即良马,喻指使者。蒲桃:即葡萄,这里指西域产的葡萄。汉臣:汉代使臣。和亲:古代一种外交手段,指用公主等女子嫁给少数民族首领作为婚姻关系,借以保持和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送别诗。首句“绝域阳关道”,直译为远离本土的边远地区,阳关道是古时通往西域的道路。第二句“胡沙与塞尘”,意指沙漠和沙漠里的尘土。第三句“三春时有雁”,意为春天的时候常有大雁飞过。第四句“万里少行人”,意指在这万里之遥的路途中很少有人行走。第五句“苜蓿随天马”,意指良马会随着主人前往遥远的边疆。第六句“蒲桃逐汉臣”,意指葡萄也会跟随汉人一同前往。第七句“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意指如果能够震慑住敌人,就不需要再派遣和亲使者了。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边塞将士的敬佩之情,以及对和平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