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益昌民多即山树茶,利私自入。会盐铁官奏重榷管,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易于视诏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厚其赋以毒民乎?”命吏划刬,吏争曰:“天子诏所在不得为百姓匿,今刬去,罪愈重,吏止死,明府公免窜海裔耶?”易于曰:“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即自纵火焚之。观察使闻其状,以易于挺身为民,卒不加劾。邑民死丧,子弱业破,不能具葬者,易于辄出俸钱,使吏为办。百姓入常赋,有垂白偻杖者,易于必召坐食,问政得失。庭有竞民,易于皆亲自与语,为指白枉直。罪小者劝,大者杖。悉立遣之,不以付吏。治益昌三年,狱无系民,民不知役。改绵州罗江令,其治视益昌。是时故相国裴公刺史绵州,独能嘉易于治。尝从观其政,导从不过三人。其全易于廉约如此。会昌五年,樵道出益昌,民有能言何易于治状者。且曰:“天子设上下考以勉吏,而易于考止中上。何哉?”樵曰:“易于督赋如何?”曰:“止请常(一作贷)期,不欲紧绳百姓,使贱出粟帛。”“督役如何?”曰:“度支费不足,遂出俸钱,冀优贫民。”“馈给往来权势如何?”曰:“传符外一无所与。”“擒盗如何?”曰:“无盗。”樵曰:“馀居长安,岁闻给事中校考,则曰某人为某县,得上下考,某人由上下考得某官。问其政,则曰某人能督赋,先期而毕。某人能督役,省度支费。某人当道,能得往来达官为好言。某人能擒若干盗,反若干盗。县令得上下考者如此。”邑民不对,笑去。
《书何易于》是唐代孙樵的一篇文言散文,出自《文献通考》。这篇文章记录了何易于为官时的所作所为,展现了他的清廉、智慧和政治魄力。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益昌民多即山树茶,利私自入。会盐铁官奏重榷管,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易于视诏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厚其赋以毒民乎!”命吏划刬,吏争曰:“天子诏所在不得为百姓匿,今刬去,罪愈重,吏止死,明府公免窜海裔耶?”易于曰:“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即自纵火焚之。 观察使闻其状,以易于挺身为民,卒不加劾。邑民死丧,子弱业破,不能具葬者,易于辄出俸钱,使吏为办。百姓入常赋,有垂白偻杖者,易于必召坐食,问政得失。庭有竞民,易于皆亲自与语,为指白枉直。罪小者劝,大者杖。悉立遣之,不以付吏。治益昌三年,狱无系民,民不知役。改绵州罗江令,其治视益昌。是时故相国裴公刺史绵州,独能嘉易于治。尝从观其政,导从不过三人。其全易于廉约如此。会昌五年,樵道出益昌,民有能言何易于治状者,且曰:“天子设上下考以勉吏,而易于考止中上。”樵曰:“易于督赋如何?”曰:“止请常(一作贷)期,不欲紧绳百姓,使贱出粟帛。”“督役如何?”曰:“度支费不足,遂出俸钱,冀优贫民。”“馈给往来权势如何?”曰:“传符外一无所与。”“擒盗如何?”曰:“无盗。”樵曰:“余居长安,岁闻给事中校考,则曰某人为某县,得上下考,某人由上下考得某官。问其政,则曰某人能督赋,先期而毕。某人能督役,省度支费。某人当道,能得往来达官为好言。某人能擒若干盗,反若干盗。县令得上下考者如此。”邑民不对,笑去。
译文:
何易于曾经担任益昌县令,这个县城离刺史治所大约四十里,城墙建在嘉陵山上。江南的刺史崔朴,有一次趁着春季带着随从和宾客乘船游玩,船直接开到了益昌旁边。到达那里就命令老百姓拉船,何易于立刻拿起笏板指挥船只上下。刺史惊讶地询问情况,何易于说:“现在正是春天,老百姓如果不耕种就去种田,时间紧迫来不及。我作为属令,趁他没事的时候可以来帮忙。 ”刺史和他的随从宾客一起跳出船,骑着马回去了。益昌的民众大多在山上种植茶叶,私自进入市场贩卖。这时盐铁官上奏要求对重税进行管理,皇帝下诏说“所有的地方都不得为百姓隐瞒税收”。何易于看到诏书后说:“益昌不收茶税,这样百姓连基本生活都无法维持,何况加重他们的赋税呢!”命令下属去掉这项税目。下属官员争论说:“皇上的诏书规定地方不得为百姓隐瞒税收。现在我去掉了茶税,那么我的罪行就会更加严重了。我的下属只有死了一条出路,您大人难道要逃到海外吗?”何易于说:“我宁可自己承担罪名也要让一县的百姓受苦啊!也不会让我的罪过蔓延下去的。”于是何易于亲自纵火焚烧了税册。 观察使听说他的行为之后,认为何易于非常关心民间疾苦并且敢于担当重任,最终没有对他进行弹劾。 益昌的百姓死后无法安葬的情况很多,何易于每次都拿出自己的薪俸钱帮助他们料理后事,甚至亲自与他们谈话,了解他们的困难并给予解决。 在庭院里有竞争的百姓,何易于也都亲自与他们交谈,指出他们的是非曲直。对于罪行较小的人予以鼓励,对罪行较大的人予以杖刑。他全部将这些人放走了,而不交给下属处理。治理益昌三年后,监狱中没有任何被牵连的百姓,百姓都不知道徭役。后来何易于调任绵州的罗江县令,治理效果比益昌还要好。当时前任宰相裴公在绵州任刺史,特别称赞何易于的治理方法。有一次跟随他一同观看他的治理方法,他的随从人员不超过三人。由此可见何易于治理时的廉洁和节俭程度。 唐宪宗元和五年(公元810年),一位名叫樵的人路过益昌县,当地有个百姓能够说出何易于治理县的情况,并且还说:“皇上设立考核制度来勉励官吏,可是何易于的考核等级只是中等。”樵说:“何易于征收赋税怎么样?”那人回答说:“他只是请求提前征收赋税,不想严格要求百姓,让他们廉价卖出粮食和布帛。” “何易于督促劳役怎么样?”那人说:“因为国库的开支费用不足,所以何易于就拿出自己的俸禄来代替百姓交纳费用。” “何易于向谁提供贿赂以及巴结权贵的情况怎么样?”那人说:“何易于没有这样做。” “何易于抓捕盗贼怎么样?”那人说:“他没有抓到盗贼。”樵笑道:“我住在长安的时候,每年听到给事中考核官员的政绩评价,就说某人在某地担任某县长官,取得了上下级的考核结果,某人因为上下级考核而获得了某个官职。询问其政绩时,他就说某人能够监督赋税及时完成、节省开支费用;某人能够督促劳役,节约国家开支;某人能够通过关系打通关节、得到达官贵人的好评;某人能够逮捕多少盗贼、归还多少盗贼。县令获得上下级考核的人就是这样。” 当地的百姓没有反应,只是笑着走开了。
赏析:
《书何易于》是一篇赞美何易于清廉、智慧和勇于担当的政治文章,通过对何易于的事迹描写和对其行为的评述,展示了他为国家和百姓着想的精神风貌。何易于在担任益昌县令期间,面对种种困难和挑战,始终坚持公正公平的原则和为民务实的态度,赢得了百姓们的广泛赞誉和尊敬。
文章开头描述了益昌县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状况,为读者描绘了一个具体的画面。接着详细叙述了何易于在任内的各种行为,包括对待百姓、处理税收等问题的态度和行动。其中最突出的是何易于在得知盐铁官奏重税管理的消息后,毅然决然地决定取消茶税,这一举措充分展现了他关心百姓疾苦、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同时,何易于也注重与百姓的交流与沟通,通过与他们的深入交流了解到他们的困难和需求,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亲民、爱民的态度赢得了百姓们的广泛赞誉和信任。
文章还提到了何易于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表现出的坚定信念和勇气。例如,当盐铁官提出取消茶税的要求时,他毫不犹豫地表示支持;当其他官员试图阻止他时,他也毫不畏惧地坚持自己的决定。这种坚定的信念和勇气不仅体现了何易于的智慧和勇气,也展示了他为国家和百姓着想的伟大情怀。
《书何易于》一文通过对何易于的描写和评述,展现了他为国家和百姓着想的精神风貌和卓越才能。文章情节生动、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是一篇具有很高艺术成就的政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