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门之先,世克其昌。赫矣烈祖,辅于周王;启封受楚,佐命克商。二千馀载,六十馀代,继厥美而有光。其后辟土宇于荆门,树桑梓于棘阳;吞楚山之神秀,与汉水之灵长。猗盛德之不陨,谅嘉声而允臧;庆延自远,祜洽无疆。自天命我唐,始灭暴隋;挺生江陵,杰出辅时。为国之翰,斯文在兹;一入麟阁,三迁凤池。调元气以无忒,理苍生而不亏;典丝言而作则,阐绵蕝以成规。革亡国之前政,赞圣代之新轨,捧尧日以云从;扇舜风而草靡,洋洋乎令问不已!继生邓公,世实须才;尽忠致君,极武登台。朱门复启,相府重开;川换新楫,羹传旧梅。何纠缠以相轧,恶高门之祸来?当基武后临朝,奸臣窃命;百川沸腾,四国无政。昊天降其荐瘥,靡风发于时令;藉小人之荣宠,堕贤良于槛阱。苟悯怓以相蒙,胡鬼厉以职竞?既破我室,又坏我门。上帝懵懵,莫知我冤;众人懀懀,不为我言。泣贾谊于长沙,痛屈平于湘沅。
诗句翻译与赏析
1. 感旧赋
- 注释: 一种古代诗歌形式,通常用来表达对过去的回忆和感慨。
- 译文: 我家门楣之前的历史,世代繁荣昌盛。
- 解释: “世克其昌”表示家族历代兴旺发达。
- 赏析: 通过回顾历史的辉煌,诗人表达了对先祖们功业的尊敬和自豪。
2. 赫矣烈祖,辅于周王;启封受楚,佐命克商
- 注释: 描述祖先在历史上的重要角色和贡献。
- 译文: 显赫伟大的祖先辅佐周王,开启封地接受楚国;辅助天命征服商朝。
- 解释: “辅佐周王”说明祖先曾协助周武王建立王朝。”开封受楚”则指祖先曾统治楚国,并受到后代的尊崇。
- 赏析: 这两句反映了祖先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的事迹。
3. 二千馀载,六十馀代,继厥美而有光
- 注释: “二千馀载”指的是从某个历史时期开始,经过大约两千年的时间。
- 译文: 经历了二千多年的时间,有六十多代人传承着他们的美德并使之发扬光大。
- 解释: “继厥美”表示继续维持和提升先前的优秀品质。
- 赏析: 这句诗强调了家族传统和美德的持久影响力。
4. 其后辟土宇于荆门,树桑梓于棘阳;吞楚山之神秀,与汉水之灵长
- 注释: “荆门”和”棘阳”是地名,分别在湖北和湖南地区。”树桑梓”是指种植桑树和树木,象征建立家园和培育后代。”吞楚山之神秀”指吸收楚文化中的精髓。
- 译文: 其后我们在荆门开辟疆土,在棘阳种植桑梓,吸收楚山的神韵,继承汉水的灵气。
- 解释: 这些描述展示了家族对地理和文化的贡献以及他们对自然和文化资源的利用。
- 赏析: 通过具体地点和活动的描述,增强了诗句的文化和历史深度,让读者感受到家族与地方的紧密联系和贡献。
5. 猗盛德之不陨,谅嘉声而允臧;庆延自远,祜洽无疆
- 注释: “猗”意为赞美,”盛德”指高尚的德行或品德。
- 译文: 他们拥有杰出的德行不会衰败,美好的声誉被广泛认可;福运延绵不绝,幸福无边无际。
- 解释: 这里赞美了家族成员的高尚品格和良好声望,以及这些因素带来的积极影响。
- 赏析: 这种表达方式突出了家族成员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地位的重要性。
6. 自天命我唐,始灭暴隋;挺生江陵,杰出辅时
- 注释: “天命我唐”意味着唐朝是由天意所选的朝代。”灭暴隋”描述了推翻腐败的统治。”挺生江陵”指在江陵出生或崭露头角。
- 译文: 自唐朝受命以来,开始消灭残暴的隋朝;在江陵崭露头角,辅佐当朝。
- 解释: 这句话描绘了家族成员在政治舞台上的表现和影响。
- 赏析: 强调了家族在历史事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在政治斗争中的影响力。
7. 为国之翰,斯文在兹;一入麟阁,三迁凤池
- 注释: “斯文”指文化、文学或学术成就,”麟阁”和”凤池”都是古代官职的名称,分别代表高级学者和高官。
- 译文: 我们是国家的主要支柱,文化成就都在我们这里;一旦进入麟阁,就三次迁至凤池。
- 解释: 这句话赞扬了家族在文化和政治领域的卓越贡献。
- 赏析: 通过提到“麟阁”和“凤池”,诗人强调了家族成员在政治上的成就和影响力。
8. 调元气以无忒,理苍生而不亏;典丝言而作则,阐绵蕝以成规
- 注释: “调元气”指调整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秩序。”理苍生”指治理民众生活。”典丝言”即遵循传统的治国理念。
- 译文: 调节国家的元气使其不出现差错,管理百姓的生活而不损害他们的利益;遵循古法制定政策规范,阐释《诗经》中的思想形成标准。
- 解释: 这些句子体现了作者对于治理国家和个人道德修养的看法。
- 赏析: 强调了遵循传统和道德的重要性,以及这些原则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9. 革亡国之前政,赞圣代之新轨,捧尧日以云从;扇舜风而草靡,洋洋乎令问不已!
- 注释: “革亡国”指改革国家政治体制。”赞圣代”即赞颂新时代的政策方向。”尧日以云从”比喻尧帝的智慧如同云一般无处不在。”舜风而草靡”比喻舜帝的仁政让天下归顺。
- 译文: 改革国家的前朝政策,赞颂新时代的政策方针;像尧帝的智慧一样无处不在,如云随处可及;舜帝的仁政使天下归服,赞誉之声不断。
- 解释: 这几句强调了作者对于改革和创新的态度,以及这些改革对社会和个人产生的正面影响。
- 赏析: 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变革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当代政策的评价。
10. 继生邓公,世实须才;尽忠致君,极武登台。朱门复启,相府重开;川换新楫,羹传旧梅。何纠缠以相轧,恶高门之祸来?当基武后临朝,奸臣窃命;百川沸腾,四国无政。昊天降其荐瘥,靡风发于时令;藉小人之荣宠,堕贤良于槛阱。苟悯怓以相蒙,胡鬼厉以职竞?既破我室,又坏我门。上帝懵懵,莫知我冤;众人懀懀,不为我言。泣贾谊于长沙,痛屈平于湘沅。
- 注释: “邓公”指邓禹,一位汉代的政治家和军事将领。”基武后”即基隆皇后,她在位期间进行了一些重要改革。”奸臣窃命”指奸邪小人篡夺政权。”百川沸腾”形容混乱的局面。
- 译文: 继生邓公之后,世道需要英才;忠诚献身于君主,极力登上政治舞台。朱门重新开启,宰相府邸再次开放;更换新舟船,传递旧梅花。何事相互缠绕争夺权力,恶势力来自高贵家庭的祸害?当时基隆皇后临朝听政,奸邪小人窃取了政权;百川沸腾,四海没有统一的政令。昊天降下灾祸,没有及时的风雨;借小人的荣耀宠爱,将贤良贬至牢狱之中。如果怜悯欺骗的人而互相蒙蔽,那像鬼一样的小人就会因为竞争而争斗;既然破坏了我的家室也破坏了门户。上天茫然无知我们的痛苦;众人漠然,不为我们说话。悲伤地为贾谊哭泣于长沙,为屈原悲痛于湘沅。
- 解释: 这部分描述了邓禹和基隆皇后的政治改革以及随后的社会动荡,反映了作者对那个时代政治局势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同情。
- 赏析: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对个人遭遇的描绘,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批评和对个人不幸的哀叹。
总结
本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描述,展现了一个家族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辉煌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同时,通过对特定历史人物的描述,反映出作者对历史变迁、政治改革及个人命运的思考。整首诗不仅记录了家族的光辉历程,还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社会正义和个人命运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