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鹤啄柏蠹,闲猱弄榅䗁。
小殿熏陆香,古经贝多纸。
老僧方瞑坐,见客还强起。
指兹正险绝,何以来到此。
先言洞壑数,次话真如理。
磬韵醒闲心,茶香凝皓齿。
巾之劫贝布,馔以栴檀饵。
数刻得清净,终身欲依止。
可怜陶侍读,身列丹台位。
雅号曰胜力,亦闻师佛氏。
今日到孤园,何妨称弟子。
【其十四 · 上真观】
径盘在山肋,缭绕穷云端。
摘菌杖头紫,缘崖屐齿刓。
半日到上真,洞宫知造难。
双户启真景,斋心方可观。
天钧鸣响亮,天禄行蹒跚。
琪树夹一径,万条青琅玕。
两松峙庭际,怪状吁可叹。
大螾腾共结,修蛇飞相盘。
皮肤坼甲胄,枝节擒貙犴。
罅处似天裂,朽中如井眢。
襹褷风声㾌,跁跒地力痑。
根上露钳釱,空中狂波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太湖诗二十首·其十四 · 上真观》。以下是诗句及译文、注释和赏析:
译文
静鹤啄柏蠹,闲猱弄榅䗁。
小殿熏陆香,古经贝多纸。
老僧方瞑坐,见客还强起。
指兹正险绝,何以来到此。
先言洞壑数,次话真如理。
磬韵醒闲心,茶香凝皓齿。
巾之劫贝布,馔以栴檀饵。
数刻得清净,终身欲依止。
可怜陶侍读,身列丹台位。
雅号曰胜力,亦闻师佛氏。
今日到孤园,何妨称弟子。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上真观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修行和自然的感悟。
- “静鹤啄柏蠹,闲猱弄榅䗁。”
- 静鹤:安静的鹤;啄柏蠹:吃松木中的蛀虫;闲猱:悠闲的猴子;弄榅䗁:玩弄橡子。
- 这是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写,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画面。
- “小殿熏陆香,古经贝多纸。”
- 小殿:小巧的庙宇;陆香:指佛教的仪式用品;贝多纸:一种古代的纸,由贝壳加工制成。
- 通过描述寺庙中的宗教仪式用品,表达了对宗教活动的敬畏和虔诚。
- “老僧方瞑坐,见客还强起。”
- 老僧:年纪较大的僧侣;瞑坐:闭目坐着打坐;强起:勉强起床迎接客人。
- 反映了僧人对访客的到来既感到意外又不得不起床迎接的复杂心情。
- “指兹正险绝,何以来到此。”
- 这里的“险绝”形容上真观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险峻和偏远。
- 表达了对这个地方远离尘世喧嚣,可以修身养性的感慨。
- “先言洞壑数,次话真如理。”
- 洞壑数:指山间峡谷的众多;真如理:佛教中指宇宙万物的真实之理。
- 描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观察以及对禅宗道理的思考。
- “磬韵醒闲心,茶香凝皓齿。”
- 磬韵:佛教寺院中敲击磬的声音;茶香:指茶的清香;皓齿:洁白的牙齿。
- 这两句描绘了佛教寺院中僧人敲磬念经时的宁静氛围,以及品茶时带来的心灵宁静之感。
- “巾之劫贝布,馔以栴檀饵。”
- 巾之:指僧帽;劫贝布:用贝叶编成的帽子;馔以:以……为食;栴檀饵:用旃檀木做的食具。
- 这两句描述了僧人的简朴生活,他们用贝叶编成的帽子和旃檀木做的食具来满足日常所需。
- “数刻得清净,终身欲依止。”
- 数刻:片刻;清净:内心清静无杂念;依止:依附。
- 表达了作者虽然只有短暂的时间能够体会到内心的清净和平和,但愿意一生都去追随这样的境界。
- “可怜陶侍读,身列丹台位。”
- 陶侍读:指宋代文学家陶渊明;丹台位:道教中的仙境。
- 这里借用了陶渊明的典故,赞美了陶渊明的高尚品德和他隐居田园的生活,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精神境界的向往。
- “大螾腾共结,修蛇飞相盘。”
- 螾腾:蚯蚓爬行;共结:互相缠绕;修蛇飞相盘:形容蛇在空中盘旋飞舞。
- 通过描述自然界生物的动态,表达了生命的活力和自由自在的状态。
- “皮肤坼甲胄,枝节擒貙犴。”
- 皮肤坼:形容树枝上的皮被剥离;甲胄:古代士兵身上的盔甲;擒貙犴:捕捉野兽。
- 描绘了大自然中树木生长的壮观景象,以及动物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状态。
- “罅处似天裂,朽中如井眢。”
- 罅处:裂缝处;天裂:形容天空广阔;井眢:井底的水。
- 表达了自然界中不同地方的壮丽景色和深邃之美。
- “襹褷风声㾌,跁跒地力痑。”
- 襹褷风声㾌:形容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跁跒地力痑:指大地承受着风雨之力。
- 通过描绘自然环境中风声和雨势的景象,表现了自然界的变幻莫测和生命力。
这首诗通过描绘上真观的景色和体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修行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与感悟。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卓越的诗歌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