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若长气亘地,成败定乎锋端;巨浪滔天,兴亡决乎一阵。当此之际,则贵干戈而贱庠序。及乎海岳既晏,波尘已清,偃七德之余威,敷九功之大化。当此之际,则轻甲胄而重诗书。是知文武二途,舍一不可,与时优劣,各有其宜。武士儒人,焉可废也。此十二条者,帝王之大纲也。安危兴废,咸在兹焉。
古人有云,非知之难,惟行不易;行之可勉,惟终实难。是以暴乱之君,非独明于恶路;圣哲之主,非独见于善途。良由大道远而难遵,邪径近而易践。小人俯从其易,不得力行其难,故祸败及之;君子劳处其难,不能力居其易,故福庆流之。故知祸福无门,惟人所召。欲悔非于既往,惟慎祸于将来。当择圣主为师。毋以吾为前鉴。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自非上德,不可效焉。吾在位以来,所制多矣。奇丽服,锦绣珠玉,不绝于前,此非防欲也;雕楹刻桷,高台深池,每兴其役,此非俭志也;犬马鹰鹘,无远必致,此非节心也;数有行幸,以亟劳人,此非屈己也。斯事者,吾之深过,勿以兹为是而后法焉。但我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人不怨;功大过微,德未以之亏。然犹之尽美之踪,于焉多愧;尽善之道,顾此怀惭。况汝无纤毫之功,直缘基而履庆?若崇善以广德,则业泰身安;若肆情以纵非,则业倾身丧。且成迟败速者,国之基也;失易得难者,天之位也。可不惜哉?可不慎哉?
诗句释义:
至若长气亘地,成败定乎锋端;巨浪滔天,兴亡决乎一阵。当此之际,则贵干戈而贱庠序。及乎海岳既晏,波尘已清,偃七德之余威,敷九功之大化。当此之际,则轻甲胄而重诗书。是知文武二途,舍一不可,与时优劣,各有其宜。武士儒人,焉可废也。此十二条者,帝王之大纲也。安危兴废,咸在兹焉。
- “至若长气亘地,成败定乎锋端;巨浪滔天,兴亡决乎一阵”:这两句描述的是在战争中胜负的决定性时刻——决定性的战斗或决策,往往决定了战争的胜败。’长气亘地’和’巨浪滔天’都是形容战场的壮观和紧张气氛。’兴亡决乎一阵’强调了关键时刻的重要性,任何决定都可能改变战局。
- “当此之际,则贵干戈而贱庠序”:这句话表明在关键的时刻,应该重视军事力量而轻视文教(庠序)。’干戈’指武器,’庠序’指学校教育。这里强调了在紧急关头应优先发展军事力量,以应对外敌入侵等危机。
- “及乎海岳既晏,波尘已清,偃七德之余威,敷九功之大化。当此之际,则轻甲胄而重诗书”:’海岳既晏’意味着国家安定和平,没有战争的威胁,’偃七德之余威’表示过去的武力和威严已经减弱或结束,需要新的治理方式来维持国家的稳定。’敷九功之大化’指的是通过实施九种基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来促进国家的发展和繁荣。最后一句说明在国家稳定后,应更加重视教育和文学的发展,以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和国家的综合实力。
- “是知文武二途,舍一不可,与时优劣,各有其宜。武士儒人,焉可废也”:这句话总结了前面的观点,强调无论是军事还是文化教育,都各有其重要性,且不应忽视任何一个领域。同时指出不能因为某一领域的暂时优势就完全放弃另一个领域,两者都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译文:
至若长气亘地,成败定乎锋端;巨浪滔天,兴亡决乎一阵。当此之际,则贵干戈而贱庠序。及乎海岳既晏,波尘已清,偃七德之余威,敷九功之大化。当此之际,则轻甲胄而重诗书。是知文武二途,舍一不可,与时优劣,各有其宜。武士儒人,焉可废也。此十二条者,帝王之大纲也。安危兴废,咸在兹焉。
古人有云,非知之难,惟行不易;行之可勉,惟终实难。是以暴乱之君,非独明于恶路;圣哲之主,非独见于善途。良由大道远而难遵,邪径近而易践。小人俯从其易,不得力行其难,故祸败及之;君子劳处其难,不能力居其易,故福庆流之。故知祸福无门,惟人所召。欲悔非于既往,惟慎祸于将来。当择圣主为师。毋以吾为前鉴。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自非上德,不可效焉。吾在位以来,所制多矣。奇丽服,锦绣珠玉,不绝于前,此非防欲也;雕楹刻桷,高台深池,每兴其役,此非俭志也;犬马鹰鹘,无远必致,此非节心也;数有行幸,以亟劳人,此非屈己也。斯事者,吾之深过,勿以兹为是而后法焉。但我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人不怨;功大过微,德未以之亏。然犹之尽美之踪,于焉多愧;尽善之道,顾此怀惭。况汝无纤毫之功,直缘基而履庆?若崇善以广德,则业泰身安;若肆情以纵非,则业倾身丧。且成迟败速者,国之基也;失易得难者,天之位也。可不惜哉?可不慎哉?
赏析:
这首诗深刻揭示了统治者在不同时期应如何平衡军事与文教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国家大事的重要性。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形势和任务,表达了对治国理念和策略的深刻理解和反思。
政治与军事的平衡:诗中提到“至若长气亘地,成败定乎锋端”。这里的“锋端”象征着战争的关键所在,提醒统治者在任何时候必须警惕军事行动的重要性。然而,在战争之后,“及乎海岳既晏,波尘已清”,则强调了战后恢复和平的重要性。这表明统治者在追求军事胜利的同时,也应关注社会稳定和经济复苏。
文化与教育的投入:诗中的“及此之际”部分强调了在国家面临重大挑战时,如战争或灾害发生时,应更加注重文化建设和教育的普及。这种观点体现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国家治理观念,即不仅需要在战场上取得胜利,也需要在教育和文化上培养出能够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人才。
个人品德的追求:诗的最后一部分特别提到“武士儒人”,暗示了在面对个人成就和荣誉时,不应忘记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个人品德的培养。这一点强调了领导者在追求国家利益的同时,也应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这首诗不仅是对古代统治智慧的一种回顾和总结,也为现代领导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它教导我们在复杂多变的历史背景下,如何平衡不同领域的发展和处理国家大事的智慧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