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采樵选枯树,深处樵多出辛苦。
秋来野火烧栎林,枝柯已枯堪采取。
斧声坎坎在幽谷,采得齐梢青葛束。
日西待伴同下山,竹担弯弯向身曲。
共知路傍多虎窟,未出深林不敢歇。
村西地暗狐兔行,稚子叫时相应声。
采樵客,莫采松与柏。
松柏生枝直且坚,与君作屋成家宅。
樵客吟
上山采樵选枯树,深处樵多出辛苦。
秋来野火烧栎林,枝柯已枯堪采取。
斧声坎坎在幽谷,采得齐梢青葛束。
日西待伴同下山,竹担弯弯向身曲。
共知路傍多虎窟,未出深林不敢歇。
村西地暗狐兔行,稚子叫时相应声。
采樵客,莫采松与柏。
松柏生枝直且坚,与君作屋成家宅。
译文:
上山去砍柴选那些干枯的老树,深入到山里砍柴的人会感到更加辛苦。
到了秋天,野外的大火烧毁了森林里的橡树,树枝已经变得枯萎不堪用来制作工具或捆扎东西。
在幽深的小山谷里,砍柴的声音回荡着“坎坎”的回音;收获了不少齐头拔节的青葛,用它来捆扎东西。
太阳落山的时候,我等待着同伴一起下山,我的竹制担子弯曲着仿佛是身体的一部分。
我们都知道路旁有很多老虎和洞穴,还没进入树林就不敢停留休息。
村西阴暗处,狐狸兔子在活动,小孩们叫喊着相互应和。
采樵的人啊,不要砍伐松树和柏树。
松树柏树的树枝直而且坚硬,可以为你建造房屋作为家园。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樵夫上山砍柴的情景。诗人通过描绘樵夫上山砍柴的过程、遇到的困难以及回家后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生活和劳作的深深热爱和感慨。
诗的第一句“上山采樵选枯树,深处樵多出辛苦。”点明了主题——上山采樵。接着第二句描述了深入山林后,由于树木枯老,砍柴的难度增加,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获得成果。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勤劳而艰辛的画面。
第三四句则转向了傍晚回家的场景。“斧声坎坎在幽谷,采得齐梢青葛束。”描述了砍柴时发出的声音在山谷中回响,收获了许多捆绑好的青葛。这里的“斧声坎坎”形象地描绘了砍柴时的声响,而“采得齐梢青葛束”则展示了收获的成果。
接下来的几句进一步描绘了回家路上的景象和内心的感受。“竹担弯弯向身曲”形容了竹担的形状,象征着劳累和辛劳。“共知路傍多虎窟,未出深林不敢歇。”表达了在山林中行走时对于危险的恐惧和谨慎。
最后两句则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村西地暗狐兔行,稚子叫时相应声。”描绘了村庄周围的环境,以及孩子在夜晚被惊扰的叫声。“采樵客,莫采松与柏。”则是诗人对樵夫们提出的建议,希望他们不要砍伐松树和柏树,因为这两种树木的枝条直且坚硬,可以用作建筑材料。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感人。通过描绘樵夫上山砍柴的过程,展现了他们的勤劳和坚韧,同时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珍惜。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劳动者的尊重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