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时天历寝微,地维将绝,周室大坏,鲁道日衰,永叹时喜,实思濡足,遂乃降迹中都,俯临司寇。道超三代,止乎季孟之间;羞论五霸,终从大夫之后。

固知栖遑弗已,志在于求仁;危逊从时,义存于拯溺。方且重反淳风,一匡末运。是以载贽以适诸侯,怀宝而游列国。

元览不极,应物如响,辨飞龟于石函,验集隼于金椟。触舟既晓,专车能对,识罔象之在川,明商羊之兴雨。

知来藏往,一以贯之。但否泰有期,达人所以知命;卷舒惟道,明哲所以周身。牖里幽忧,方显姬文之德;夏台羁绁,弗累商王之武。陈蔡为幸,斯之谓欤。于是自卫反鲁,删书定乐,赞易道以测精微,修春秋以正褒贬。

故能使紫微降光,丹书表瑞,济济焉,洋洋焉,充宇宙而洽幽明,动风云而润江海。

这首诗是关于孔子庙堂碑的。下面是逐句释义:

孔子庙堂碑 —— 孔子庙堂的碑文。

于时天历寝微,地维将绝,周室大坏,鲁道日衰,永叹时喜,实思濡足 —— 那时,天意已经衰微,地维将要断绝,周王朝已经衰败,鲁国的道也日渐衰落,他深深地叹息,实际上在思考如何安身立命。

遂乃降迹中都,俯临司寇 —— 于是他来到中都,俯瞰司寇的位置。

道超三代,止乎季孟之间 —— 他的道德超过了三代,但他最终还是处于季孟之间的状态。

羞论五霸,终从大夫之后 —— 他不愿意谈论五霸的功业,最终还是跟随大夫的行列。

固知栖遑弗已,志在于求仁 —— 他已经知道这种流亡不止,但仍然致力于追求仁爱。

危逊从时,义存于拯溺 —— 他以危险和谦逊顺应时势,义存在于拯救溺水的人。

方且重反淳风,一匡末运 —— 他将再次回归淳朴之风,挽救国家的命运。

是以载贽以适诸侯,怀宝而游列国 —— 因此他带着礼物去拜访诸侯,带着宝物游历各国。

元览不极,应物如响,辨飞龟于石函,验集隼于金椟 —— 元览不极端,对事物反应迅速,他在石头盒子里辨别出飞来的乌龟,又在金属盒子里观察聚集的鹰隼。

触舟既晓,专车能对,识罔象之在川,明商羊之兴雨 —— 他乘坐着船到达目的地,能够识别水中的鱼鳖,知道商羊的出现预示着下雨。

知来藏往,一以贯之。但否泰有期,达人所以知命;卷舒惟道,明哲所以周身 —— 他知道过去的和未来的都在其中,一切都有其规律和周期。对于达观的人来说,他懂得命运的道理;对于聪明智慧的人来说,他们能够周身通达。

牖里幽忧,方显姬文之德;夏台羁绁,弗累商王之武 —— 在狭小的牖里,他表达了深深的忧郁,这显示了他的品德;在夏台的囚禁中,他没有因此而失去勇气,这体现了他的英雄气概。

陈蔡为幸,斯之谓欤。于是自卫反鲁,删书定乐,赞易道以测精微,修春秋以正褒贬 —— 陈蔡是他的幸运之地,这就是事实。于是回到鲁国,编辑了书籍,制定了音乐,研究周易的原理来探求精微,修订了春秋史来公正评价褒贬。

故能使紫微降光,丹书表瑞,济济焉,洋洋焉,充宇宙而洽幽明,动风云而润江海 —— 因此他能让紫微星下降光芒,丹书显现吉祥,使得他的形象充满了宇宙,与天地相通,感动天地风云,滋润江河湖海。

这首诗赞美了孔子的功德和伟大成就,通过描绘孔子的生平和事迹,展现了他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质。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孔子的敬仰之情和对他的崇敬之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