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仓公传》曰:太仓公者,齐太仓长,临淄人也。姓淳于氏,名意,少而喜医方术。高后八年,更受师同郡元里公乘阳庆,庆年七十余,无子,使意尽去其故方,更悉以禁方与之,传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知人死生,决嫌疑,定可治,乃药论甚精,受之三年,为人治病决死生多验。……诏召问所为治病死生验者几何人?主名为谁?诏问故太仓长臣意方伎所长,及所能治病者,有其书无有?皆安受学?受学几何岁?尝有所验?何县里人?何病?医药已,其病之状皆何如?其悉而对。臣意对曰:自意少时,喜医药。医药方试之,多不验者。至高后八年,得见师临淄元里公乘阳庆。庆年七十余,意得见事之。谓意曰:“尽去而方书,非是也。庆有古先道遗传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知人死生,决嫌疑,定可治,及药论书甚精。我家给富,心爱公,欲尽以我禁方书悉教公,”

诗句解析:

  1. “太仓公者,齐太仓长,临淄人也。”
  • 注释: 太仓公是齐地的仓库长,居住在临淄这个地方。
  • 赏析: 这句诗点明了史通·外篇·点繁第六中提到的“太仓公”的身份与背景。
  1. “姓淳于氏,名意,少而喜医方术。”
  • 注释: 淳于意的姓氏是淳于氏,他的名字是意。他在年轻时就喜欢医学和医术。
  • 赏析: 此句描述了淳于意的个人姓名及其对医学的兴趣。
  1. “高后八年,更受师同郡元里公乘阳庆。”
  • 注释: 在高后八年的时候,淳于意拜见了同郡的元里公乘阳庆为师。
  • 赏析: 这显示了淳于意学习医学的时间及地点。
  1. “阳庆年七十余,无子,使意尽去其故方,更悉以禁方与之。”
  • 注释: 元里公乘阳庆年纪已经七十多岁了,没有儿子,于是命令淳于意放弃以前的方剂,并把所有的禁忌方剂都教给他。
  • 赏析: 这句话反映了阳庆作为老师的态度以及他对弟子淳于意的信任和期望。
  1. “传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
  • 注释: 阳庆教授淳于意的是黄帝、扁鹊的医学脉书,包括五色诊病的知识。
  • 赏析: 这两句说明了淳于意从阳庆那里学到的医学知识范围和深度。
  1. “知人死生,决嫌疑,定可治,乃药论甚精。”
  • 注释: 能够预知人的生死,解决疑难问题,确诊是否可以治疗,并且药物论述非常精妙。
  • 赏析: 这说明了淳于意医术的高超,不仅能够诊断疾病,而且能提供精准的治疗建议。
  1. “诏召问所为治病死生验者几何人?主名为谁?诏问故太仓长臣意方伎所长,及所能治病者,有其书无有?皆安受学?受学几何岁?尝有所验?何县里人?何病?医药已,其病之状皆何如?其悉而对。”
  • 注释: 皇帝召见询问淳于意治病的成功率是多少人?主事者是谁?询问淳于意的特长和擅长治病的情况,是否拥有他的医学著作?他都接受了教育吗?接受教育了多少年?曾经有过什么经验吗?来自哪个县哪个里?得了什么病?治愈之后的状况如何?
  • 赏析: 这几句话体现了皇帝对淳于意医术的考察和肯定。通过这些问题,可以窥见淳于意在医学上的卓越成就及其受到的官方认可。

译文:

太仓公是一位齐国太仓长的后裔,居住在临淄这个地方。他姓淳于氏,叫淳于意,年少时就对医学和医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到了高后八年的时候,淳于意拜见了元里公乘阳庆作为他的人生导师。元里公乘阳庆年纪已经七十多岁了,家里没有后代,于是命令淳于意放弃以前的方剂,并把所有的禁忌方剂都教给了他。传授给淳于意的是黄帝、扁鹊的医学脉书和五色诊病的知识。这些知识和技能使淳于意在医疗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