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竹出蕲春,霜刀劈翠筠。
织成双锁簟,寄与独眠人。
卷作筒中信,舒为席上珍。
滑如铺薤叶,冷似卧龙鳞。
清润宜乘露,鲜华不受尘。
通州炎瘴地,此物最关身。
这首诗的作者通过描述簟的制造过程、质地和功效,以及与元九的关系,表达了对朋友深厚的情谊。
译文:
蕲州出产的竹子制成的笛子,用霜刀劈出的翠竹。
编织成双锁簟,寄给你独自入睡的朋友。
卷起像筒的信,舒展开就是席上的珍宝。
光滑如同铺开的韭菜叶,凉如卧龙的鳞甲。
清润适宜乘露水生长,鲜华不受尘埃玷污。
虽然在炎热潮湿的通州地,这种物事最为重要。
注释:
蕲州:古代地名,今属湖北省。
簟(Diàn):一种以竹子等材料制成的卧具,有方形、圆形等形状。
笛竹:指产自蕲州的竹子,可以用来制作笛子。
翠筠(Qiún):青绿色的竹,这里指用蕲州竹子做成的笛子。
双锁簟:用两块竹片交叉编织而成的簟子,可以叠放起来节省空间。
筒信:像筒状的书信,这里指的是竹筒。
舒为席上珍:意思是簟子展开来就像珍贵的席子一般。
滑如铺薤叶:簟子表面光滑如同铺开的大葱叶子。
冷似卧龙鳞:簟子的凉爽程度如同卧龙的鳞片一样。
清润:清爽而湿润。
乘(zhèn):同“趁”,利用、借助。
清润宜乘露:簟子清爽湿润适合借助露水的生长条件。
鲜华:新鲜美好的样子。
不受尘:不受尘土污染。
通州:地名,位于中国河南省东部。
炎瘴:湿热难当,多指热带或亚热带地区。
关身:关系自身。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簟的诗作,通过对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洁明了,通过细腻的描写,将簟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中也蕴含着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