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曰:得其形,不得其色何如?歧伯曰:形胜色,色胜形者,至其胜时年加,感则病行,失则忧矣。形色相得者,富贵大乐。
黄帝曰:其形色相当胜之时,年加可知乎?歧伯曰:凡年忌下上之人,大忌常加七岁,十六岁、二十五岁、三十四岁、四十三岁、五十二岁、六十一岁皆人之大忌,不可不自安也,感则病行,失则忧矣,当此之时,无为奸事,是谓年忌。
黄帝曰:夫子之言脉之上下,血气之候似知形气,奈何?歧伯曰:足阳明之上血气盛则髯美长,血少气多则髯短,故气少血多则髯少,血气皆少则无髯。两吻多画,足阳明之下血气盛则下毛美长至胸,血多气少则下毛美短至脐,行则善高举足,足趾少肉足善寒,血少气多则肉而善瘃,血气皆少则无毛有则稀、枯悴,善痿厥,足痹。
诗句:黄帝曰:得其形,不得其色何如?
注释:黄帝询问,得到身体形状,但不知道面色如何。
赏析:这里描述了黄帝对医生的要求,既要求了解病情的外在表现,也要注意观察病人的面部表情和色泽变化,以便更准确地诊断病情。
诗句:歧伯曰:形胜色,色胜形者,至其胜时年加,感则病行,失则忧矣。
注释:岐伯回答说,当一个人的外貌(形)与他的气色(色)相符合时,如果到了他气色胜过外貌的年龄,他就会生病;而气色胜过外貌的人,则会因失去气色而感到忧愁。
赏析:这句话强调了气色在判断疾病中的重要性。气的强弱和颜色的深浅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态,因此医生需要仔细观察病人的脸色来做出准确的诊断。
诗句:形色相得者,富贵大乐。
注释:当一个人的外貌(形)与他的气色(色)完全相符合时,这样的人将会非常富有和快乐。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一种理想状态,即当一个人的外貌和气色完美匹配时,他的生活将会非常幸福和成功。这反映了古代医学中对于身体健康与生活品质关系的重视。
诗句:黄帝曰:其形色相当胜之时,年加可知乎?
注释:黄帝问,当一个人的外貌(形)和气色(色)都处于最佳状态时,他的年龄会是多少?
赏析:这个问题揭示了黄帝希望了解的是,一个人的气色和外貌达到最理想状态时,他的具体年龄是多少。这对于医生来说,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病人的疾病情况。
诗句:凡年忌下上之人,大忌常加七岁,十六岁、二十五岁、三十四岁、四十三岁、五十二岁、六十一岁皆人之大忌,不可不自安也,感则病行,失则忧矣,当此之时,无为奸事,是谓年忌。
注释:岐伯解释说,一般年份忌讳选择年长的上下方位,尤其是十六岁、二十五岁、三十四岁、四十三岁、五十二岁、六十一岁这几个年龄段,因为这些年龄段的人容易患病,所以需要特别注意。一旦感觉不适,疾病就会发生;如果不注意保护健康,就会产生忧虑。在这个时期,应避免参与任何不良的行为,这就是所谓的“年忌”。
赏析:这段对话揭示了古代医学关于年龄与健康状况之间关系的理解。医生通过观察病人的年龄和健康状况,来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势和预防措施。同时,这也提醒人们要珍惜生命,注意健康,避免不必要的忧虑。
诗句:夫子之言脉之上下,血气之候似知形气,奈何?
注释:岐伯说:“我听说您的学说,似乎能够理解和掌握人的形体和气血的变化。”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岐伯对黄帝学说的钦佩和认同,同时也表明了黄帝学说在医学领域的深远影响。
诗句:足阳明之上血气盛则髯美长,血少气多则髯短,故气少血多则髯少,血气皆少则无髯。两吻多画,足阳明之下血气盛则下毛美长至胸,血多气少则下毛美短至脐,行则善高举足,足趾少肉足善寒,血少气多则肉而善瘃,血气皆少则无毛有则稀、枯悴,善痿厥,足痹。
注释:在足阳明胃经的上部,当气血充足时,胡须会显得美丽而长;而在足阳明胃经的下部,当气血不足时,毛发会变得短且稀疏。因此,当气血都不足时,就没有胡须。嘴唇周围会出现更多的皱纹,足阳明胃经的下部,由于气血不足,毛发会生长到胸部;气血过多时,毛发会生长到腹部。行走时喜欢抬腿,足趾缺乏脂肪而显得脆弱,足部怕冷,气血不足时,皮肤会变得粗糙而枯萎,容易出现肌肉萎缩和四肢无力的症状,足部会感到疼痛和麻木。
赏析:这一段描述详细解释了人体各部位经络与气血的关系,以及不同气血状态下的生理特征。通过这些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医学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细致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