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太阳之上,血气盛则多须,面多肉以平,血气皆少则面瘦恶色。手太阳之下,血气盛则掌肉充满,血气皆少则掌瘦以寒。
黄帝曰:二十五人者,刺之有约乎?歧伯曰:美眉者,足太阳之脉,气血多,恶眉者,血气少,其肥而泽者,血气有余,肥而不泽者,气有余,血不足,瘦而无泽者,气血俱不足,审察其形有气有余不足而调之,可以知逆顺矣。
黄帝曰:刺其诸阴阳奈何?歧伯曰:按其寸口人迎,以调阴阳,切循其经络之凝涩,结而通者,此于身皆为痛痹,甚则不行,故凝涩,凝涩者,致气以温之,血和乃止。其结络者,脉结血不和,决之乃行,故曰:气有余于上者,导而下之,气不足于上者,推而休之,其稽留不至者,因而迎之,必明于经隧,乃能持之,寒与热争者,导而行之,其宛陈血不结者,则而予之,必先明知二十五人,则血气之所在,左右上下,刺约毕也。

诗句:

手太阳之上,血气盛则多须,面多肉以平,血气皆少则面瘦恶色。手太阳之下,血气盛则掌肉充满,血气皆少则掌瘦以寒。 黄帝曰:二十五人者,刺之有约乎?歧伯曰:美眉者,足太阳之脉,气血多,恶眉者,血气少,其肥而泽者,血气有余,肥而不泽者,气有余,血不足,瘦而无泽者,气血俱不足,审察其形有气有余不足而调之,可以知逆顺矣。

译文:
在手太阳经的上部,当血液和气充沛时,面部会显得丰满而有肉感,反之,若血液和气都不足,面部就会显得消瘦且肤色不佳。
在手太阳经的下部,当血液和气充沛时,手掌会充实有力,反之,若血液和气都不足,手掌就会显得瘦弱而寒冷。

黄帝问道:“这25种人的体质情况,针刺治疗有何规律?”岐伯回答说:“美丽的眉毛,是足太阳经的表现,说明气血充足,如果眉头紧锁,说明气血偏少,如果面容丰润光泽,说明气血有余,如果面容干燥无泽,说明气血不足,面色苍白的人,说明气血俱不足,仔细观察病人的体质状况,了解气血的盛衰变化,就能知道疾病的顺逆情况了。”

黄帝又问:“如何针刺治疗这25种人呢?”岐伯回答道:“通过诊察寸口与迎香两穴的情况来调节阴阳,通过切诊经络是否凝涩、结聚或通达等情况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如果身体出现疼痛痹证,甚至不通,那么就是经络凝涩不畅所致,应当温通经络。如果结聚不散,可以用针疏通;如果气血两虚,可以用补气的方法。那些稽留不至的病证,应该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来疏通,一定要明确经络的循行路线,才能掌握针刺的要领。对于寒热错杂的病症,应该温通而行之;对于络脉拘急不舒的病症,可以用针轻轻疏通;对于气血瘀滞不畅的病症,应先明察病因,然后施以相应的治疗方法。对于必须先了解二十五种人的体质状况,才能正确判断疾病的原因和性质,从而确定针刺方法的人来说,掌握了上述知识后,对疾病的认识就比较清楚了。”

赏析:
这是一篇关于针刺治疗法的论述,其中详细地描述了人体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以及奇恒之府的生理特点和病理变化。文章从整体出发,将人体的健康状态分为五种类型——手足太阴、阳明、少阳、少阴和厥阴,分别对应的是“血气盛则多须”、“血气皆少则面瘦恶色”、“血气多则掌肉充满”、“血气皆少则掌瘦以寒”以及“血气俱不足”。这些理论为我们理解和治疗各种疾病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文章还强调了观察病人的体质状况的重要性。只有深入了解病人的体质特征和病情变化,才能准确地制定治疗方案和针灸方法。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仔细观察病人的舌象、脉象等体征变化,以及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情绪状态,从而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