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于歧伯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三部之气所伤异类,愿闻其会。歧伯曰:三部之气各不同,或起于阴,或起于阳,请言其方。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是谓三部,至于其淫逸,不可胜数。
黄帝曰:余固不能数,故问先师,愿卒闻其道。歧伯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两实相逢,众人肉坚,其中于虚邪也,因于天时,与其身形,参以虚实,大病乃成。气有定舍,因处为名,上下中外,分为三员。
是故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皮肤缓则腠理开,开则邪从毛发入,入则抵深,深则毛发立,毛发立则淅然,故皮肤痛。留而不去,则传舍于络脉,在络之时,痛于肌肉,其痛之时,息,大经乃去。留而不去,则传舍于经,在经之时,洒淅喜惊。留而不去,传舍于俞,在俞之时,六经不通四肢,则肢节痛,腰脊乃强。留而不去,传舍于伏冲之脉,在伏冲之时,体重身痛。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在肠胃之时,贲响,腹胀,多寒则肠鸣飧泄,食不化,多热则溏出糜。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着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或着孙脉,若着络脉,或着经脉,或着俞脉,或着于伏冲之脉,或着于膂筋,或着于肠胃之募原,上连于缓筋,邪气淫逸,不可胜论。
下面是对《黄帝内经·灵枢·百病始生》的逐句翻译和注释:
原文:
黄帝问于歧伯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三部之气所伤异类,愿闻其会。译文:
黄帝向岐伯问道:所有疾病的起始都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有关,如果喜怒过度,就会伤害内脏;风雨会伤害上部;清湿会伤害下部。请问这三种因素是如何相互影响的?注释:
- 风雨:自然界的风和雨,对人体有直接的影响。
- 寒暑:指四季的气候变化,如夏季的炎热和冬季的寒冷。
- 清湿:指空气中的湿气,过多的湿气会影响人体的正常功能。
- 喜怒:情绪波动,过度的情绪反应会对内脏造成伤害。
- 三部之气:这里指的是人体内部的三个主要部位,即上、中、下三焦。
- 伤脏:指这些因素会伤害到人体的内脏。
- 会:这里指的是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 赏析:
这段文字反映了古代中医理论中关于疾病病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它强调了自然环境和人的情绪状态对健康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如何通过不同的途径对人体造成伤害。这种观点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