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少平地,方思京洛间。
远为千里客,来度百牢关。
帆影清江水,铃声碧草山。
不因名与利,尔我各应闲。
【注释】
过百牢关贻舟中者:经过百牢关,给在船上的人送别。贻:赠送。
蜀(sǔ)国:这里泛指四川地区。
方思京洛(luò)(洛阳)间:刚刚想到在京都洛阳之间。
远为千里客:远离家乡当了一名千里之外作官的客人。
度百牢关:越过百牢关。
帆影清江水,铃声碧草山:帆影映入清澈的江水中,铃声飘荡在绿草山上。
不因名与利,尔我各应闲:不是因为名利,你我和他都应当安闲自在。
【赏析】
《过百牢关贻舟中者》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写诗人从长安出发,经过巴山蜀水,抵达四川百牢关时的情景。全诗以抒情为主,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抒发了他对名利淡泊的情怀。
首联“蜀国少平地,方思京洛间”,诗人开篇即点出自己此行的目的——为了到京城去。这一句既表现了他旅途中的奔波劳碌,也透露出他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颔联“远为千里客,来度百牢关”,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这句诗不仅表现出诗人对于长途跋涉的辛苦,更体现了他对于人生旅途的深刻感悟。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名利的态度——不求名利,只求自由自在。
颈联“帆影清江水,铃声碧草山”,则是诗人对于山水美景的赞美。诗人通过对江水的描绘和山鸟的呼唤,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画面之中。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风貌,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
最后一联“不因名与利,尔我各应闲”,更是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比名利与自由的取舍,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独到见解。他认为,只有摒弃名利,才能真正享受到生活的乐趣,实现自我价值。这种思想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这首诗以抒情为主,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抒发了他对名利淡泊的情怀。整首诗语言简炼、意境深远,是王维诗歌创作中的经典之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