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石月架空虚,树缀龙髯子贯珠。
三十年前已攀折,建公曾到上方无。

天生石月架空虚,树缀龙髯子贯珠。

三十年前已攀折,建公曾到上方无。

【注释】:天生:自然生成。龙髯:指蟠曲的龙形山岩,亦称“龙须”。子贯珠:像串连成珠子一样的树枝。

【赏析】:诗题中的“知建长老”和“台州王司马”,应是诗人同时代的人,而诗人与他们的关系,则是朋友或友人。诗中“天台”即今浙江天台县。“华顶攀琪树”,指的是诗人当年登临天台时的情景。“石桥之险绝”则指当时天台上的那座著名的石桥。“缅怀昔游”,是怀念三十年前自己曾来游览的情景。“因为绝句寄知建长老兼呈台州王司马”,表明这首诗是为纪念过去在天台的那次游览而写的。

从诗的内容看,此诗为一首怀古之作。全诗紧扣“天台”二字展开,写诗人重游天台,看到当年所攀登过的石桥和树木,想起自己三十年前去过天台并留宿于建公院的事,感慨不已。

首联“天生石月架空虚,树缀龙髯子贯珠”,描写了天台山上的奇景。天然生成的石壁如月,又像空架着的桥梁一样。树上挂满了像龙须一样的树枝,就像挂满了珍珠。

颔联“三十年前已攀折,建公曾到上方无”,诗人回忆起自己三十年前曾攀登过天台山,并曾经在建公院里住过。但是,现在他已经无法再攀登到高处了。

颈联“天台山势高,路难行,故有石桥。桥上多悬瀑,飞流直下者为瀑,垂帘卷地者为虹”。这两句是说,天台山地势高峻,道路崎岖不平,因此才有了这座石桥。桥上有瀑布飞流直下,也有像长虹一样的瀑布挂在桥面上。

尾联“忆昔游登华顶处,攀折龙须枝头坠。今朝重到华顶观石桥,感叹岁月不停留。”这两句是说,诗人回想起自己以前登上天台山时的情景,那时他曾经攀折过树上的龙须枝头,那枝条就坠落下来。而现在他又来到了天台山,看到了那座石桥,不禁感叹时光过得太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