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生春早,春生野墅中。
病翁闲向日,征妇懒成风。
斫筤天虽暖,穿区冻未融。
鞭牛县门外,争土盖蚕丛。

【注释】

生春二十首:唐代杜甫的组诗。二十首是虚数,这里指其中的第一首。

其七:第一首。

何处生春早:哪里春天来得最早,即问何处春先到。

春生野墅中:春天在郊外别墅里生长。

病翁闲向日:身患疾病的人悠闲地晒太阳。

征妇懒成风:远行在外的妇女懒得像阵风。

斫筤天虽暖:砍伐树梢使天气虽然回暖了。

穿区冻未融:穿过了寒冷的区域,寒气还没有融化。

鞭牛县门外:牵牛到城门外去。

争土盖蚕丛:争着用泥土来覆盖蚕丛(一种植物)。

【赏析】

《生春二十首》为杜甫于成都草堂定居后所作之诗。此诗以“春”为题,借咏春景表达自己对国家、社会和人民命运的关怀及个人遭遇的感慨。全诗意在抒发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首联“何处生春早,春生野墅中。”是说哪里的春天来得最先,春天生长在野外的别墅里。这是写景,描写了春天的到来,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同时也表达了他希望春天早早到来的心情。

颔联“病翁闲向日,征妇懒成风。”是说身体有病的人悠闲地晒太阳,远在外地的妇女懒得像阵风。这是写人,描绘了人们生活状态的艰辛与困苦,表现了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心境。通过这些细节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状况以及人们对生活的无奈与辛酸。

颈联“斫筤天虽暖,穿区冻未融。”是说尽管天气暖和了,但仍然有部分地方没有融化,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与贫富差距。这里的描写,既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也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忧虑。

尾联“鞭牛县门外,争土盖蚕丛。”是说赶着牛群到城外去耕田的人,争相用泥土来覆盖蚕丛。这是写景,描绘了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同时,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的经济困境和农民的艰难生活。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和对人们的刻画,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现状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担忧与期望,同时也展示了诗人自己的才华和情感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