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生春早,春生梅援中。
蕊排难犯雪,香乞拟来风。
陇迥羌声怨,江遥客思融。
年年最相恼,缘未有诸丛。
生春二十首 其十
何处生春早,春生梅援中。
蕊排难犯雪,香乞拟来风。
陇迥羌声怨,江遥客思融。
年年最相恼,缘未有诸丛。
注释: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陇迥”:指山高岭远之处,这里指北方边塞。
“羌声”:指羌族的歌曲。
“融”:融化,这里指春天的到来使得思念之情更加浓厚。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梅之作,以梅花为载体,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诗的前两句“何处生春早,春生梅援中”描绘了春天的到来给梅树带来的生机。诗人在寻找春天到来的地方,而发现它正是在梅花之中。这里的“梅”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而“春”则代表着新生和希望。
“蕊排难犯雪,香乞拟来风”进一步描绘了梅花的特性。梅花的花瓣排列整齐,难以被冰雪覆盖;而它的花香却能随风飘散,吸引着人们前来欣赏。这里既赞美了梅花的美丽,也表达了对它的喜爱之情。
“陇迥羌声怨,江遥客思融”则转向了诗人自身的情感体验。在边远的山区,羌族的人们正用歌声表达他们的哀怨;而在远方的江边,诗人也感受到了深深的思乡之情。这里的“客思”既指远离家乡的游子之心,也暗示了诗人自己的身份和处境。
“年年最相恼,缘未有诸丛”则总结了全诗的主题。每年这个时候,诗人都会感到特别的烦恼和无奈,因为心中始终牵挂着那片梅林。这里的“诸丛”可能指的是诗人所在的地方或者他所关心的事物。
这首诗通过咏梅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