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雨滴庭中水,水上漂漂见沤起。
前者已灭后者生,前后相续何穷已。
本因雨滴水成沤,还缘风激沤归水。
不知沤水性无殊,随他转变将为异。
外明莹,内含虚,内外胧若宝珠。
正在澄波看似有,及乎动著又如无。
有无动静事难明,无相之中有相形。
祇知沤向水中出,岂知水不从沤生。
权将沤水类馀身,五蕴虚攒假立人。
能达蕴空沤不实,方能明见本来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浮沤歌》。诗中以水和沤的关系为线索,阐述了事物的相对性和本质。
第一句“秋天雨滴庭中水,水上漂漂见沤起”,描述了秋日庭院中的雨水落在水面上,形成涟漪。第二句“前者已灭后者生,前后相续何穷已”,描绘了前一个水滴落下后,新的水滴又从空中落下。第三句“本因雨滴水成沤,还缘风激沤归水”,说明水泡的形成是因为雨水和风的作用。第四句“不知沤水性无殊,随他转变将为异”,指出水泡在水中漂浮时,其性质并没有改变。第五句“外明莹,内含虚,内外胧若宝珠”,描绘了水泡的外表面明亮而内里却充满了空虚,如同珍贵的宝珠。第六句“正在澄波看似有,及乎动著又如无”,形容水泡在静止时看起来像是有形的,但一旦被搅动,它又似乎消失了。第七句“有无动静事难明,无相之中有相形”,表达了对事物存在与否的困惑,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第八句“祇知沤向水中出,岂知水不从沤生”,揭示了人们对事物的误解,只知道物体是从水中形成的,却不知道水不是从物体中产生的。最后一句“权将沤水类馀身,五蕴虚攒假立人”,将水泡比喻成其他物体,指出所有物体都是由五蕴(五根、五尘、五想、五行)构成的。第九句“能达蕴空沤不实,方能明见本来真”,强调了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只有通过洞察事物的虚幻和无常,才能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
整首诗通过对水泡的观察,展现了事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人们对事物的误解和执着。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提醒人们要超越对事物的执着,看清事物的虚幻和无常,才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