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名年少日,就业圣人书。
擢桂谁相比,籯金已不如。
东城送归客,秋日待征车。
若到清潭畔,儒风变里闾。

【注释】

1.【成名年少日】:李恬年轻有名。成名,即成名。2.【就业圣人书】:从事儒家经典。3.【擢桂谁相比】:比喻提拔得多么高。擢为拔升的意思。4.【籯金已不如】:比喻金钱的价值已经不如从前了。5.【东城送归客】:诗人送别的地点是东城,东城在贝州城东。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应进士考试及第之后,送别同科好友李恬还乡时所作。全诗四句,每句七字。前二句写李恬少年成名,读书成才;后二句写李恬功成名就,但金钱价值不如当年。最后两句说,如果李恬到家乡清潭畔,必将改变里闾的风俗。

首句“成名年少日”,点出李恬少年成名,这是第一句的重点,也是全诗的基调。“年”指年龄,“少”指年轻,“日”指时光。“成名年少日”一句,既表明李恬年少成名,又暗示他的功名之途并不平坦,因为“成名”二字,隐含着艰辛和坎坷。

第二句“就业圣人书”,进一步点明李恬所业,即他读书的目的和方向。“就业”一词,说明李恬选择了儒家经典的学问作为自己的事业,这既符合他的身份(儒生),也符合时代的需要(科举)。“圣人书”指的是儒家经典,如《诗经》、《尚书》、《礼记》等,这些都是儒家学说的基础和核心。

第三句“擢桂谁相比”,以比兴手法写李恬的功名之高,难以比拟。这里的“擢桂”指的是科举中举,而“桂”又是一种珍贵的香料,这里代指荣誉和地位。“谁相比”则是反问,意思是说李恬的功名之高,无人能比。这种比兴手法,既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敬佩之情,又体现了他对官场腐败现象的不满。

第四句“籯金已不如”,则进一步强调了李恬的金钱价值已经不比以前了。这里的“籯金”指金钱,而“不如”则是比较的意思。这句诗既反映了当时货币贬值的现象,也暗示了李恬的财富已经大不如以前。这种比较手法,既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心,又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最后两句“东城送归客,秋日待征车”,则写送别的情景。这里的“东城”是送别地点,而“秋日”则是指时间。“待征车”则是等待友人的归来。这句诗通过描绘送别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同时,这也暗示了李恬即将离开家乡,去往远方。

第五句“若到清潭畔,儒风变里闾”,则是表达一种祝愿。这里的“清潭畔”指的是家乡的一处美景,而“儒风变里闾”则是希望友人归来后能够改变家乡的风俗。这句话既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期望,也体现了他对家乡文化的关心。

整首诗以李恬的功名之路为主线,通过对李恬少年成名、从事儒家经典、功名之高难以比拟以及金钱价值已经不比以前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敬佩之情和对官场腐败现象的不满。同时,通过对送别情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舍之情以及对家乡文化的关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