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一泓常见底,涧松千尺不生枝。
人间学佛知多少,净尽心花只有师。
《贻亮上人》是唐代诗人方干的作品,下面将逐句进行解析:
- 秋水一泓常见底
- 秋水: 秋天的水,清澈见底。
- 一泓: 满的意思。
- 常见底: 指常看到水面的底部。
- 注释: 秋天的清泉常常映照着水底,象征着心灵的宁静和清澈。
- 涧松千尺不生枝
- 涧松: 山涧里的松树。
- 千尺: 形容非常高。
- 不生枝: 指生长得非常茂盛,但绝不向旁枝发展。
- 注释: 即使山涧的松树生长得再高大,也不向着旁枝延伸,比喻修行者坚定的意志。
- 人间学佛知多少
- 人间: 指世俗的人世间。
- 学佛: 学习佛法。
- 知多少: 表示对事物的了解程度有限。
- 注释: 诗人通过提问表达了对世人对佛法了解程度的担忧,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佛法真谛的渴望。
- 净尽心花只有师
- 净心: 保持一颗清净的心。
- 心花: 比喻内心的喜悦和满足。
- 只有师: 只有依靠老师的教导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 注释: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老师深深的敬意,认为老师是唯一能够让人的内心得到净化,绽放出如同花朵般喜悦的人。
赏析
这首诗以清丽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禅意浓厚的画面,通过对秋水、涧松、人间学佛等元素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佛法深刻的理解和追求。诗中“人间学佛知多少”一句,深刻揭示了修行者内心的疑惑与迷茫,而“只有师”一句则表达了对于真正指导者——即导师的高度依赖和敬仰。
《贻亮上人》不仅是一首表达修行者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对比的诗歌,也是一首充满哲理和禅意的作品。它通过对自然界景物的描绘,引发读者对生命、修行与悟性的思考,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深邃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