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色旁求至汉庭,一宵同寝见交情。
先生不入云台像,赢得桐江万古名。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物色旁求至汉庭,一宵同寝见交情:方干的诗作中充满了对名利淡泊、追求高尚情操的表达。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严子陵的敬仰之情,严子陵是东汉末年的隐士,他的高洁品质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方式深深吸引了诗人。诗人在寻找贤人的旅途中,最终找到了严子陵,两人在梦中相遇,彼此的交情深厚,仿佛已经相识了千年。这里的“物色旁求”意味着诗人在追寻高尚的品质,而“一宵同寝见交情”则描绘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2. 先生不入云台像:云台是指古代的一种画像石刻,通常用来描绘历史人物的英姿。诗人在这里用“不入云台像”来形容严子陵的形象,意指严子陵虽然有卓越的才能和德行,但却不被世人所重视,甚至没有在画像石上留下痕迹。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严子陵被忽视的遗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贤者被埋没的感慨。
  3. 赢得桐江万古名:桐江是位于浙江桐庐的一条江流,以其秀丽的风景而闻名。“万古名”指的是严子陵的名字将永远流传下去,不会被时间的长河所淹没。这里的“赢得”意味着诗人认为严子陵的名声是通过自己的行为和品德赢得的,而非通过权谋或金钱。
  4. 苍翠云峰开俗眼,泓澄烟水浸尘心:这句诗通过自然景观来象征严子陵的清高和超脱。苍翠的云峰象征着自然的纯净和壮丽,而清澈的烟水则代表着内心的清明和宁静。“开俗眼”意味着这些自然景象能够洗净世俗的尘埃,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浸尘心”则是说烟水能够洗涤人的心灵,使人们忘却尘世的烦恼。
  5. 惟将道业为芳饵,钓得高名直到今:这里的“道业”指的是修行的学问和道德,而“芳饵”则比喻为吸引他人的事物。诗人以“钓得高名直到今”来形容严子陵通过自己的言行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赞扬,这种名誉是长久的,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6. 金榜晓悬生世日,玉书潜记上升时:金榜和玉书都是古代科举考试录取的象征,这里用来比喻严子陵在官场上的成功。诗人用“生世日”和“上升时”来形容他在官场上的得意和荣耀。然而,这些荣耀并没有使他变得骄傲或自满,反而使他更加珍惜自己的德行和才华。
  7. 九华山色高千尺,未必高于第八枝:九华山是安徽黄山的一个著名景点,其山峰险峻、云雾缭绕。诗人用“高千尺”来形容九华山的险峻和美丽,但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谦逊的态度。他认为虽然九华山的景色非常壮观,但并不足以与严子陵相提并论。严子陵的德行和智慧更是无人能及,因此他并不需要借助外界的评价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题严子陵祠二首》不仅是一首赞美严子陵的诗歌,也是一首反映诗人自身情感和价值观的作品。通过对严子陵的描绘和对自身经历的回忆,诗人表达了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和对名利淡泊的生活态度。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