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须报恩,有恩莫不更。
更在枯井中,谁能重来救。
题阙 其六十七
昭明秉岐嶷,其用稍文弱。晋安一继之,靡靡成轻薄。而况于湘东,豹文乃羊鞟。何必侯司徒,然后成危削。奚俟宇文公,江陵方面缚。人主执天权,操念为美恶。
注释
- 昭明:指的是南朝梁的昭明太子萧统,是《昭明文选》的编纂者,他继承父志,致力于文学艺术的研究和推广。
- 秉岐嶷:指拥有独特的天赋和才华。
- 其用稍文弱:他的才能逐渐减弱。
- 晋安一继之:晋安王萧纲继位后,政治上有所作为。
- 靡靡成轻薄:导致社会风气变得轻浮。
- 豹文乃羊鞟:比喻外表华丽但内在空虚。
- 何必侯司徒:不必等待侯景等权臣来解决问题。
- 然后成危削:这样只会使国家更加危险。
- 奚俟宇文公:不必等到宇文泰(宇文述之子)来治理。
- 江陵方面缚:指江陵地区被隋朝所控制。
- 人主执天权:皇帝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威。
- 操念为美恶:个人的意志决定事物的好坏。
赏析
《题阙 其六十七》通过对比昭明太子与侯景、宇文述等人的行为和政治影响,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应如何治国平天下的深刻思考和批评。昭明太子在文选中传承文化,而侯景、宇文述等人则因个人的野心和权力欲导致国家陷入困境,这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政治清明与个人欲望之间关系的担忧。
诗中“知恩须报恩,有恩莫不更”强调了感恩与回报的重要性,以及不应滥用权力,“更在枯井中,谁能重来救”则指出了权力一旦落入错误之手,将难以挽回。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批判和反思,警示后人要谨慎行使权力,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