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史非台补,任官州县上。
未是好出身,丁儿避征防。
不虑弃家门,狗偷且求养。
每日求行案,寻常恐迸仗。
食即众厨餐,童儿更护当。
有事检案追,出帖付里正。
火急捉将来,险语唯须胱。
【注释】
佐史:官名,指佐史的职位。台补:指在御史台任职。任官州县上:指任州县官职。
丁儿:儿子。避征防:躲避征收赋税徭役。不虑弃家门:担心被官府抛弃。狗偷且求养:苟且求得一点生计。行案:公文、文件。寻常:平常的时候。恐迸仗:恐怕要受杖责。
食即众厨餐;吃了就吃众厨的饭菜。童儿:小厮或仆人。更护当:轮流照看门户。
有事检案追:有事情时需要查阅公文。出帖:发出文书。里正:乡村基层行政组织头目。
火急捉将来:赶紧抓住他送来。险语唯须胱:危险的话语必须用嘴咬着舌头才能说出口。
【赏析】
《新唐书》卷四八《艺文志四》,“杂家”类著录有《佐州谱》,一卷。《通志·艺文略》作三卷。今存《佐州谱》一卷,题宋王令撰。是书为佐史之谱,故以《诗并序 其二十五》为题,序云:“予观佐史之职,非台补也,任官州县之上。未是好出身,而丁儿避征防,不虑弃门闾。苟且求养,日求行案,寻常恐迸仗。食必众厨餐,童儿更护当。有事检案追,出帖付里正。火急捉将来,险语惟须胱。”可见此谱是作者亲见亲闻的实录,对当时佐史的生活状况有深刻的了解和真实的记录。
王令生活于北宋中期,一生坎坷不平。他早年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屡次不中,于是放弃功名,转而从事学术研究。王令性格耿直刚烈,不随俗浮沉,因此屡遭贬谪。他曾因直言进谏而被朝廷削去官职,后又因与王安石政见相左而受到排挤。然而,王令并未因此而消沉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其为学为官的信念。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仕宦生涯的看法和态度,以及对于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佐史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他们艰苦的生活环境以及面对困境时的无奈与挣扎。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精神。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王令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担当与勇气,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与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