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内数个尼,各各事威仪。
本是俗人女,出家挂佛衣。
徒众数十个,诠择补纲维。
一一依佛教,五事总合知。
莫看他破戒,身自牢住持。
佛殿元不识,损坏法与衣。
常住无贮积,家人受寒饥。
众厨空安灶,粗饭当房炊。
只求多财富,馀事且随宜。
富者相过重,贫者往还稀。
但知一日乐,忘却百年饥。
不采生缘瘦,唯愿当身肥。
今多损却宝,来生更若为?
诗句释义:
- 寺内数个尼,各各事威仪。 —— 寺庙里有几位尼姑,她们各自遵循佛教的仪轨。
- 本是俗人女,出家挂佛衣。 —— 那些原本是凡人的女性,出家后穿戴起了佛家的衣物。
- 徒众数十个,诠择补纲维。 —— 寺院里有许多信徒(徒众),他们通过选择来补充维护寺院的组织架构。
- 一一依佛教,五事总合知。 —— 每个人都按照佛教的原则行事,并且对于佛教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有完整的认识。
- 莫看他破戒,身自牢住持。 —— 虽然有些人可能会犯戒,但重要的是他们仍然坚守住持的职责。
- 佛殿元不识,损坏法与衣。 —— 许多信徒对佛殿并不熟悉,甚至有些佛殿因为损坏而无法正常维护,导致佛教的衣钵受损。
- 常住无贮积,家人受寒饥。 —— 寺院里的物资储备很少,这导致家人在寒冷和饥饿中度过。
- 众厨空安灶,粗饭当房炊。 —— 由于物资短缺,一些僧人只能在厨房做饭吃,用简陋的食物充饥。
- 只求多财富,馀事且随宜。 —— 许多人只追求财富的积累,其他的事务则随意处理。
- 富者相过重,贫者往还稀。 —— 富人来往频繁,而穷人则很少有机会见面。
- 但知一日乐,忘却百年饥。 —— 人们只顾眼前的享乐,却忘记了长远的饥饿问题。
- 不采生缘瘦,唯愿当身肥。 —— 有些人宁愿选择贫穷,也不愿因欲望而消瘦。
- 今多损却宝,来生更若为? —— 现在许多人为了短暂的利益而损害了宝贵的生命,不知道来世的命运又将如何?
译文:
寺庙里的尼姑们遵守着佛教的规范,她们都是凡人出身,但出家后便穿上了佛家的衣服。寺院里有许多信徒,他们遵循着佛教的教义,对于佛教的五戒有清晰的理解。尽管有些人会犯错,但他们仍然坚守住持的职责。许多佛殿并不被信徒所熟知,甚至有些佛殿因为损坏而无法维护,导致佛教的衣钵受损。许多人只追求财富的积累,而对于其他的事务则随意处理。富人来往频繁,而穷人则很少有机会见面。人们只知道享受眼前的快乐,却忘记了长久的饥饿问题。有些人宁愿选择贫穷,也不愿因欲望而消瘦。现在许多人为了短暂的利益而损害了宝贵的生命,不知道来世的命运又将如何。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佛教的一种看法。作者通过描绘寺院的生活,表达了对佛教徒行为的观察以及对生活现实的感慨。诗中提到的“佛殿元不识,损坏法与衣”揭示了人们对佛教的无知及其对佛教财产保护意识的缺乏。同时,“但知一日乐,忘却百年饥”反映了人们过于专注于短期的快乐而忽视长期的生存需求。最后一部分,诗人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今多损却宝,来生更若为?”这句话引发了关于生命价值和未来命运的思考。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考,是对中国古典诗歌中对生命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