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在何处,结对守先阿。
院侧狐狸窟,门前乌鹊窠。
闻莺便下种,听雁即收禾。
闷遣奴吹笛,闲令婢唱歌。
如即教诵赋,女即学调梭。
寄语天公道,宁能那我何。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其九十四》。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1. 我家在何处,结对守先阿: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家乡位置的询问。”结对守先阿”可能是指在某个地方有亲人或朋友居住,形成了一个家庭,而“结对”可能意味着这种联系是通过婚姻、友谊或其他形式的社会联系建立的。

  2. 院侧狐狸窟,门前乌鹊窠:这里描绘了家门口的景象。”狐狸窟”可能指的是狐狸常出没的地方,给人一种荒凉或者不祥的感觉。”乌鹊窠”则描绘了门前常有乌鸦筑巢的情景,这也可能象征着某种不稳定或不安全的因素。

  3. 闻莺便下种,听雁即收禾:这两行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反应。”闻莺便下种”可能意味着诗人听到了鸟叫就想到春天即将来临,于是开始准备播种。”听雁即收禾”可能意味着听到大雁南迁的声音,就知道丰收的季节到了,于是开始收获庄稼。

  4. 闷遣奴吹笛,闲令婢唱歌: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在家中打发时间的方式。”闷遣奴吹笛”可能是诗人感到无聊时,让家仆吹奏笛子以解闷。”闲令婢唱歌”可能是诗人在空闲时,让婢女唱些歌来娱乐自己。

  5. 如即教诵赋,女即学调梭: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教育的重视。”教诵赋”可能意味着诗人希望女儿能够学习吟诵诗歌,以增强文化素养。”女即学调梭”可能意味着诗人希望女儿学习织布技术,因为在当时,女性也有一定的家务劳动,包括纺织。

  6. 寄语天公道,宁能那我何:这是整首诗的结尾。”寄语天公道”可能意味着诗人向天界表达自己的诉求,希望得到公正的待遇。”宁能那我何”则可能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感慨,认为自己无法改变命运,只能任凭天意安排。

这首诗通过对家中景象的描述、对自然现象的反应以及在家中打发时间的方式,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感情。同时,通过与家人、邻里的关系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社会的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