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善必馀庆,积恶必馀殃。
钱财不能入,三宝先你□。
五色衣裳□,□□□□□。
【注释】
积:积累。余:剩余。庆:喜庆,福气。殃:灾祸。财:钱财。不能:不能进入。三宝:佛教称佛、法、僧为三宝。先:首先。□:通“服”。五色衣裳:指五彩缤纷的华丽服饰。
【赏析】
本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七绝。全篇以议论起句,接着用排比句式展开论述,并加以铺叙,最后用设问句式收束,结构严密,语意流畅,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积善必馀庆,积恶必馀殃”两句是对《周易》“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的发挥和深化。这是对前人的总结和概括,也是作者的深刻认识和独到见解。它既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味。
“钱财不能入,三宝先你□。”这两句是作者进一步发挥自己的观点而提出的结论。意思是说,尽管钱财可以使人享受荣华富贵,但这些东西并不能真正进入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成为他的精神寄托,因此也不能真正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相反,真正的财富应该来自信仰,即佛教所讲的“三宝”(佛、法、僧)。
“五色衣裳□,□□□□□。”这两句是说,人们应该追求精神上的富足,不要过于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在古代中国,衣服的颜色往往与地位有关。皇帝的龙袍是红色,皇后的凤袍是黄色,大臣的蟒袍是青色,将军的狮袍是白色,平民百姓的布衣是蓝色。所以,这里所说的五色衣裳是指不同的等级和层次。作者在这里用“□”表示省略号,暗示着还有其他的服饰色彩可供选择,但最重要的还是精神层面的富足。
【译文】
积累善良一定会有好结果,积累罪恶一定会有坏后果。钱财无法进入心灵深处,成为精神寄托的是佛、法、僧。五彩缤纷的衣服任你选择,但最宝贵的还是内心的富足。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李商隐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和认识。《积善必馀庆,积恶必馀殃》一句出自《周易》,原意是说善行必然带来吉祥,恶行则会带来灾祸。李商隐将之引伸为人生的哲学思考,指出善行和恶行的结果会截然不同,善行会带来好运与幸福,恶行会带来不幸与灾难。这体现了儒家的仁爱思想,也反映了道家的自然无为理念。同时,李商隐还强调了内心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内心充满善良和智慧,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钱多不如钱少》一句则是李商隐对于人生态度的另一番诠释。他认为,虽然金钱可以为人所利用,但它并不能真正地进入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成为其精神寄托。相反,真正能够给人带来精神满足和快乐的是信仰和道德的力量。这一点从他对佛教的推崇可以看出来。他认为,真正的财富应该来自于信仰,而不是金钱或物质。
《衣贵心先贵》一句则是对《钱多不如钱少》的进一步深化。作者认为,外在的装饰和物质享受只是表面的东西,真正能够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是内心的丰富和充实。因此,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追求内心的富足。
李商隐的这四句诗都是围绕着“人”这个中心展开的,通过对人生态度的探讨,表达了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