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世俗难有,为住烦恼处。
尘危三业障,心造恒游生死因。
不觉四蛇六贼藏身内,贪痴五欲竞相催。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八月涛声吼地来
- 涛声如万马奔腾:八月时,钱塘江潮水汹涌澎湃,犹如万匹战马奔腾而来,声音震撼人心。
- 数丈高浪冲向岸边山石:数丈高的巨浪冲击着岸边的山石,然后又被撞回江水中。
- 须臾退向海门汇合去
- 瞬间退向大海:片刻之间,潮水便退向海门,与大海汇合。
- 浪花洁白似雪堆:退潮后留下的座座沙堆在阳光下洁白如雪。
- 尘危三业障心造
- 尘危:佛教用语,指烦恼和贪欲:这里的”尘危”指的是人内心的烦恼和贪欲,是导致人们受苦的罪魁祸首。
- 三业:佛教语,指身、口、意:这里指的是人的身、口、意三个方面的贪欲。
- 心造:佛教认为,一切皆由心造:人的贪欲和烦恼都是自己内心造成的。
- 不觉四蛇六贼催逼
- 四蛇六贼:佛教中的四种迷惑:这四种迷惑不断催促、逼迫着人们追求物质享受和感官刺激。
- 贪痴嗔慢疑:佛教五毒之首:这些是佛教中所说的五种邪恶的本性,包括贪婪、嫉妒、愤怒、傲慢和怀疑。
- 不觉四蛇六贼催逼人
- 催逼:逼迫、驱使:这四蛇六贼不断逼迫、驱使人们追求世俗的欲望。
- 人:指众生:这里的”人”泛指所有众生,包括你自己我他。
- 尘危业障生死因
- 尘危业障:由尘危三业造成的障碍:由贪欲和烦恼引起的身心障碍。
- 生死因:生命的终结原因:这些障碍是生命终结的根源。
- 业果报应:佛教因果报应观念:一个人的言行会在未来产生相应的后果。
- 尘危业障生死因
- 业报:因行为而产生的结果:一个人的行为会带来相应的后果,这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之一。
- 生:出生:这里特指从无始以来的生命轮回。
- 死:结束生命:死亡是生命终结的最终状态。
- 业报相续生生世
- 相续:连续不断:业报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持续不断的。
- 生生世世:无穷无尽的轮回:人类的生命在轮回中无尽地重复。
- 不觉四蛇六贼催逼人
- 催逼:逼迫、驱使:四蛇六贼不断推动人们追求世俗的欲望。
- 人:指众生:这里的”人”泛指所有众生。
- 觉迷悟证道不传
- 觉迷:觉悟与迷误:意识到迷误,并能够觉悟到真理。
- 悟证:领悟并证明真理:通过修行达到对真理的深刻理解。
- 道不传:无法传授的真谛:真正的道理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这首诗描绘了八月钱塘江潮水的壮观景象,同时揭示了世间万物无常的本质。诗人通过描写潮水的涨落,表达了人生苦短、世事无常的观点,警示人们要珍惜当下,摆脱贪欲,追求心灵上的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