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剃头多日,禅来白发长。
合村迎住寺,同学乞修房。
觉少持经力,忧无养病粮。
上山犹得在,自解衲衣裳。

【注释】:

题法云禅院僧:题写在法云寺的僧人。法云寺,位于今江苏无锡县南。

不剃头多日:没有剃去头发已经很多天。

禅来白发长:从禅悟中悟出道理,所以头发变白了。

合村迎住寺:全村的人一起迎接寺庙。

同学乞修房:同住的僧人请求修建房子。

觉少持经力:觉悟得少,但能持经念佛的能力。

忧无养病粮:担忧没有供养生病的人的食物。

上山犹得在,自解衲衣裳:即使上山,也能自己穿衣和脱衣。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寺院僧人生活状态的诗歌。通过描述僧人的生活细节,表达了他们的生活艰辛以及他们对佛法的信仰。

首句“不剃头多日”,诗人以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僧人生活的艰难。他们没有剃掉的头发意味着他们已经修行很久,而这种修行可能源于对佛法的深深理解和实践。

第二句“禅来白发长”,则进一步展示了僧人的生活状态。他们从禅悟中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因此头发变白了。这里的“禅”不仅仅是佛教的一种修行方式,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想。

第三句“合村迎住寺”,描绘的是村民对寺庙的热情欢迎和依赖。村民们与寺庙有着深厚的关系,寺庙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地方,也是村民生活的重要部分。

第四句“同学乞修房”,则表现了僧人之间的团结和互助。同住的僧人之间互相帮助,共同生活,体现了佛教中的慈悲精神。

第五、六句“觉少持经力,忧无养病粮”,则是对僧人日常生活的深刻描绘。虽然觉悟得少,但他们仍然能够坚持持经念佛,这是他们的修行成果。而他们担心没有供养生病的人的食物,这反映了他们在物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依然关心他人的疾苦。

最后一句“上山犹得在,自解衲衣裳”,则展现了僧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他们即使上山,也能自己穿衣和脱衣,这体现了他们独立自主的生活方式以及对自己身体的完全掌控。

这首诗通过对僧人生活状态的描绘,表现了他们对佛法的信仰、对生活的坚韧以及对社会的贡献。同时,也揭示了佛教文化中对于修行、慈悲和独立自主等方面的价值观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