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舅吏淮泗,卓鲁方喟然。
悠哉自不竞,退耕东皋田。
条桑腊月下,种杏春风前。
酌醴赋归去,共知陶令贤。
注释:
伯舅(指你的伯父):你伯父在淮泗一带当官。
卓鲁方喟然(指你的叔父):你叔父正感叹不已。
悠哉自不竞(指你的伯父和叔父):悠哉,闲适;自不竞,不与世俗争。
退耕东皋田(指你的伯父和叔父):退耕,辞官归隐;东皋田,在东边的山野。
条桑:修剪桑树。
腊月下:农历十月里。
种杏春风前:春天时栽种杏树。
酌醴:斟酌酒浆。
赋归去:赋诗告别。
共知:共同知晓。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他的伯父和叔叔回家乡归隐的。
首联“伯舅吏淮泗,卓鲁方喟然”,意思是说伯父和叔叔在淮泗一带为官,正感叹不已。“伯舅”即伯父,“吏”即官吏。“淮泗”即淮河和泗水,都是古代地名,今属江苏省。“卓鲁”即叔父,也是古代的地名,也是指叔父。
颔联“悠哉自不竞,退耕东皋田”两句,意思是说伯父和叔叔悠哉自得,不与世俗争强斗胜,而是退而躬耕于东皋田。“自不竞,不与世俗争”是写他们的性格特点,突出他们的淡泊名利,安守清贫。“退耕”是退职还乡,躬耕田园的意思。“东皋田”,泛指田野。“悠悠”是悠闲的样子。“悠悠自不竞”,意思是说伯父和叔婶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不求功名利禄。
颈联“条桑腊月下,种杏春风前”,意思是说在腊月里修剪桑树,在春风里栽种杏树。“条桑”即修剪桑树。“条”是修整的意思。“种杏”即种植杏树。这里的“条桑”和“种杏”并不是真的要等到冬腊月和春风里才做,只是诗人为了渲染气氛,烘托出一种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而已。“条”和“种”是动词,表示动作,这里用来形容修饰性地描绘出动作的过程。
尾联“酌醴赋归去,共知陶令贤”,意思是说斟上美酒来赋诗以表达离别之情,大家都知道你们是贤能之人。“酌醴”,斟酒。“赋归去,共知陶令贤”是写伯父、叔叔饮酒赋诗,告别离去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敬爱之情。“共知”,同知。“陶令”,即陶渊明,他曾任彭泽县令,后来弃官而去,归隐田园,过着淡泊恬静的生活。“贤”,贤能。“共知陶令贤”是说大家一致认为你们是贤能之人。
全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对伯父、叔叔归隐田园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伯父、叔叔的敬意和赞美之情。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伯父、叔叔的闲居生活与自己的仕宦生涯进行了对比,突出了伯父和叔叔的高尚品质和淡泊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