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本不是我,我本不是渠。
渠无我即死,我无渠即馀。
渠如我即佛,我如渠即驴。
不食空王俸,何假雁传书。
我说横声唱,君看背上毛。
乍如谣《白雪》,犹恐是巴歌。
【注释】
渠(他)本不是我,我本不是渠。
渠无我即死,我无渠即馀。
渠如我即佛,我如渠即驴。
不食空王俸,何假雁传书。
我说横声唱,君看背上毛。
乍如谣《白雪》,犹恐是巴歌。
【赏析】
此诗作于元朝至正十一年(1351),当时作者正在江西吉安,与友人谈禅论道,有感而发作诗。
诗中以“渠”和“我”相对,用反诘的形式表达自己对于生死、佛我、饮食、声音等的疑问;通过“说”“唱”等动作描写,表达自己对于禅理的理解。
首联“渠本不是我,我本不是渠。渠无我即死,我无渠即馀。”表达了生死相依的关系:没有生死就没有生命;没有生命也就没有其他东西。
颔联“渠如我即佛,我如渠即驴。”则表示了对佛我关系的看法:如果我就是佛,那么我就是驴;如果我是驴,那么就不是你。这反映了作者对于佛我关系的不同理解。
颈联“不食空王俸,何假雁传书。”表达了对于佛教教义的看法:佛教教义认为人们应该远离世俗欲望,超然物外,不食五谷杂粮,也不追求名利财富。然而,这种教义并不能解决人们的困扰和痛苦。因此,我们不应该过分依赖佛教教义来寻求解脱之道。
尾联“我说横声唱,君看背上毛。”则表示了自己在谈论禅理方面的心得体会:禅宗讲究直截了当,不需要过多的修饰和渲染。因此,我在谈论禅理时也会采用直截了当的方式,让听众能够清楚地了解我所传达的意思。至于我的背部毛发,则是我自己的事情,与他人无关。这表达了作者在谈论禅理时的自信和坚定。
这首诗通过对生死相依、佛我关系、佛教教义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展示了作者对于这些哲学问题的独特见解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