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科不数尺,岸柳难通舟。
何为来自古,列渎宗诸侯。
兹水异乎众,顾我知所由。
至清远外浊,有本其何修。
朝宗未到海,千里不能休。
一道截中贯,曷尝浊河流。
山川自改色,湛湛澄霜秋。
岂徒宅神物,亦足容虾鳅。
我思古之人,洁志为身谋。
衣冠坐涂炭,恶恶心忧幽。
不但听渔父,扬波自贻羞。
自今称一字,高洁与谁求。
惟独是清济,万古同悠悠。
济水
盈科不数尺,岸柳难通舟。
何为来自古,列渎宗诸侯。
兹水异乎众,顾我知所由。
至清远外浊,有本其何修。
朝宗未到海,千里不能休。
一道截中贯,曷尝浊河流。
山川自改色,湛湛澄霜秋。
岂徒宅神物,亦足容虾鳅。
我思古之人,洁志为身谋。
衣冠坐涂炭,恶恶心忧幽。
不但听渔父,扬波自贻羞。
自今称一字,高洁与谁求。
惟独是清济,万古同悠悠。
译文:
济水清澈见底,但不足数尺深,岸边的柳树难以通行船只。为何它从古代而来,成为众多河流中的宗主?这清水与众不同,让我明白了它的源头所在。它至清至净,超越了外界的浑浊,它的源头又是如何得到净化的呢?它未曾到达海洋,却能千里流淌不息。它贯穿于大地之中,却又不曾与浊流相连。它使得山川变色,如同秋天的霜雪一般清澈。它不仅滋养了万物生灵,也足以容纳虾和鳅鱼在其中生存。我想到古人,他们怀着洁净的心灵,为自己的生存谋划着。他们衣冠整齐地生活在泥泞之中,内心充满了忧虑和恐惧。他们不仅聆听渔夫的话语,更是在自我引以为耻的波浪声中度过余生。从今以后,我将用“清济”来称呼它,以表示我对它永恒不变的敬仰。只有它,才能和历史上那些高尚纯洁的人一样,永远流传下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济水的清澈与纯净,以及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和感悟。诗人通过对济水的描述,表达了对古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自己追求高洁品质的决心。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济水与古代的列渎、山川等自然景观相联系,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同时,诗歌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引导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要坚守内心的纯洁和高尚品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