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慵不觉耗年光,犀柄金徽乱一床。
野客共为赊酒计,家人同作借书忙。
园蔬预遣分僧料,廪粟先教算鹤粮。
无限高情好风月,不妨犹得事吾王。
【注释】
- 暇日:闲暇的日子。
- 慵(yōng)慵:懒散的样子。
- 犀柄、金徽:古代乐器上的装饰物,此处指乐器。
- 野客:指诗人的友人。
- 赊(shē)酒计:赊账饮酒的计划。
- 借书忙:急忙去图书馆借书。
- 僧料:僧人准备用来施舍的食物,这里指分给寺院僧人。
- 鹤粮:鹤食,这里指鹤粮钱。
- 高情:高尚情怀。
- 事吾王:侍奉君王。
【赏析】
此诗作于天宝五年(七四五),李白时年五十六岁,在长安闲居,过着优游自在的生活。他与鲁望(即李观)相友善,常一起出游吟诗,此诗即是二人同游时所作。
首联“幽慵不觉耗年光”,“幽慵”是悠闲懒散的意思,“耗”是消磨的意思,“不觉”则是不知不觉地,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自己悠闲地过着日子,竟不知不觉中消磨掉了宝贵的时光。“犀柄”和“金徽”都是乐器上用的材料,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自己悠然自得,连乐器都懒得摆弄了。
颔联“野客共为赊酒计,家人同作借书忙”,意思是说,朋友们在一起商量着要喝上几杯美酒,而家里的人也忙着到图书馆去借书回来。“赊酒计”就是借钱喝酒的计划,“借书忙”是指急着去图书馆借书。这两句写出了李白闲适生活中的乐趣。
颈联“园蔬预遣分僧料,廪粟先教算鹤粮。”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家里已经预先派人到寺庙里去分送斋菜,并且提前计算好给鹤吃的粮食的钱,这两句写出了李白对佛教的虔诚态度。
尾联“无限高情好风月,不妨犹得事吾王。”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有无限的豪情壮志,欣赏美好的风光月色,即使不能出仕做官也无妨。这两句写出了诗人豁达的胸怀。
可以感受到诗人那种悠闲自在、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