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际插翠筠,离离似清籞。
游鳞到溪口,入此无逃所。
斜临杨柳津,静下鸬鹚侣。
编此欲何之,终焉富春渚。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 其六 渔梁》是唐代诗人皮日休的作品,诗如下:

波际插翠筠,离离似清籞。游鳞到溪口,入此无逃所。

这首诗通过描绘渔梁的美景,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与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以下是对该诗的分析:

“波际插翠筠”形象地描绘了渔梁水边的景色,翠绿的竹竿在水中摇曳生姿,如同绿色的波浪一般。这里的“翠筠”指的是翠绿色的竹,用来形容竹子的颜色和质地,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

“离离似清籞”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景色的细节。籞是一种古代的编织物,常用来比喻稀疏而美丽的事物。这句诗通过形容鱼鳞在水中的分布,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第三,“游鳞到溪口,入此无逃所”这两句诗描绘了鱼儿在清澈的溪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这里的“游鳞”指的是游动的鱼,它们在溪水中畅游,不受任何阻碍。这里的“无逃所”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他认为只有在自然中才能找到真正的自由。

第四,“斜临杨柳津”这一句诗描绘了渔梁附近的景象。杨柳在春天时生机勃勃,垂柳依依,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份柔和的气息。这里的“斜临”意味着杨柳斜倚着水面,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静下鸬鹚侣”这一句诗描绘了鸬鹚(一种水鸟)安静地栖息在河边的情景。这里,“静下”表现了鸬鹚的悠闲姿态,而“侣”则暗示了它们的同伴关系。这两句诗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的自然画面。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渔梁》是一首充满自然之美的诗歌,通过描绘渔梁的水景和鱼儿的自由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