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有此溪,应便生幽木。
橡实养山禽,藤花蒙涧鹿。
不止产蒸薪,愿当歌棫朴。
君知天意无,以此安吾族。
【注释】
①奉和鲁望樵人十咏:这是作者对好友皮日休的《樵人十咏》诗作的奉和。
②何时有此溪:这溪水什么时候形成的?
③应便生幽木:这里应指溪旁生长着茂密的森林。
④橡实:橡树果实,可食,可榨油。
⑤养山禽:为山禽提供食物。
⑥藤花:藤蔓植物的花。蒙涧鹿:覆盖在山下小溪上的花。
⑦不止:不止于……
⑧蒸薪:烧柴。
⑨愿当歌棫朴:希望歌颂它(树木)。
⑩天意:上天的安排或意志。无:没有。
⑪以此:指上述所说的。安吾族:安定我们家族。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皮日休与友人鲁望的唱和之作,写溪边林木茂盛,野鸟众多,山民砍伐时只砍取木材,不伤及树木,因而有“采薪者莫敢伤其根本”,故能生生不息,永葆生机。诗人以拟人的手法赞美了这些树木,同时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开头两句,“何时有此溪,应便生幽木。”交代溪水的来历,说明溪水的形成时间,以及溪畔生长着茂密的森林。接着写“橡实养山禽,藤花蒙涧鹿。”橡果为山林之鸟提供了食物,而花被覆盖在小溪上则为山下的小动物提供了栖息之地。“不止产烝薪,愿当歌棫朴。”这里的“烝薪”指的是砍伐树木,而“棫朴”则是诗人用来比喻这些树林的词语,意思是“砍伐树木,是为了生存”。因此,诗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这些树木的存在对于人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他们不仅仅是自然的一部分,更是人类的庇护所。
最后两句,“君知天意无,以此安吾族。”诗人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他深知天地间的规律和法则,也知道这样的规律和法则是不可违背的。因此,他会尊重和保护这些树木,不会伤害它们。这样的做法不仅有利于人类的繁衍生息,还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
这首诗通过对溪边的树木进行描绘和赞美,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和谐共处、相互依存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