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量樵重,唯知益薪束。
轧轧下山时,弯弯向身曲。
清泉洗得洁,翠霭侵来绿。
看取荷戈人,谁能似吾属。

《奉和鲁望樵人十咏 其七 樵担》是唐代诗人皮日休的作品,此诗通过描绘樵夫的形象与劳动场景,展现了劳动者的辛勤与艰辛,并借此抒发了诗人对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状态的关注和同情。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诗歌开篇“不敢量樵重,唯知益薪束”表达了诗人对樵夫工作的尊重。这里的“不敢量樵重”意味着诗人意识到,即便是微不足道的体力劳动,也值得尊敬。而“唯知益薪束”则揭示了樵夫的主要任务,即收集和运输木材,这反映了他们为了生活的必需而不懈努力。

第二句“轧轧下山时,弯弯向身曲”生动地描绘了樵夫工作的场景。这里的“轧轧下山时”和“弯弯向身曲”不仅形容了声音和身体动作,还形象地传达了劳作过程中的艰辛与不易。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捕捉到了这一动态画面,让读者仿佛能看到那些在山间来回穿梭的身影。

第三句“清泉洗得洁,翠霭侵来绿”进一步丰富了诗句的内涵。这句中的“清泉洗得洁”不仅指自然景观的美丽,也暗示了山林中清新的空气和水源对樵夫的重要性。同时,“翠霭侵来绿”则描绘了山林间雾气缭绕的景象,给人以宁静和生机勃勃的感受。

最后两句“看取荷戈人,谁能似吾属”则是诗人的情感抒发。通过比较“荷戈人”(指手持武器的士兵)和“吾属”(诗人自己),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普通劳动者无私奉献的敬佩之情。这里的比喻既展示了诗人的自我反省,也体现了他对下层民众苦难境遇的认识和同情。

这首《奉和鲁望樵人十咏 其七 樵担》通过对樵夫劳作情景的生动描绘以及对其辛勤付出的赞美,不仅展示了劳动者的坚韧与勤劳,而且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这首诗以其质朴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成为了唐代诗歌中的一个亮点,值得后人细细品读和学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