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千秋节,欢娱万国同。
今来六亲远,此日一悲风。
年少逢胡乱,时平似梦中。
梨园几人在,应是涕无穷。
八月十五日
忆昔千秋节,欢娱万国同。
今来六亲远,此日一悲风。
年少逢胡乱,时平似梦中。
梨园几人在,应是涕无穷。
译文:
回想过去的千秋节,那时欢乐洋溢,万国齐聚。如今家人离散,只剩我独自面对这悲凉的秋风。年少时期经历了战乱,现在国家安定如同梦境。曾经在梨园表演的同伴们,不知是否还在,他们的离世让我泪流不止。
赏析: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回忆和感慨,展现了唐朝盛世时期的繁华与战后的凋敝。诗中的“千秋节”象征着和平与繁荣,而“万国同欢”则反映了当时世界的和谐共处。然而,随着战乱的发生,这种美好被打破,诗人只能面对孤独和悲痛,感叹时光的无常和个人命运的多舛。
诗的开篇以“忆昔千秋节”开头,诗人用“忆昔”两字,回顾了过去的盛世景象。接着,他表达了对过去欢乐时光的怀念,以及那种普天同庆的氛围。这里的“万国同欢”不仅描绘了当时的国际交流盛况,也体现了唐代开放包容的国际形象。
诗中转折至“今来六亲远”,诗人感受到家庭和朋友之间的距离拉远,内心的悲凉之情溢于言表。这部分揭示了战争给个人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亲人远离成为诗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痛。同时,“此日一悲风”进一步强调了季节变化对人情绪的影响,秋风吹过,带来了萧瑟的悲凉之意。
最后两句“年少逢胡乱,时平似梦中”和“梨园几人在,应是涕无穷”将诗人的个人经历与历史背景紧密结合。通过对比战乱与太平年代的差异,诗人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以及对失去朋友和亲人的哀伤。特别是“此日一悲风”和“梨园几人在”这样的细节描写,让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整首诗通过对过去与现在的强烈对比,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变化,从对和平时代的无限怀念到面对现实的深刻忧伤。这种情感的转变不仅是个人层面的,也是整个时代背景下的产物。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唐代文化的繁荣与辉煌,也能够体会到战争给普通人生活带来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