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岂无策,持斧有遐想。
凤去留孤根,嵓悬非朽壤。
苔斑自天生,玉节垂云长。
勿谓山之幽,丹梯亦可上。
【注释】
野夫:隐者。鞭:指山中的竹子,因长有鞭子般细长而直的节,故名。
元者:即“元方”。《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肃肃其羽。”毛传:“鸿雁有角曰鸿,有足曰雁,有文曰鸾,有声曰鹄,有首曰鸠,有身曰雉,有食曰鱼,有距曰鹏。……鸿、鹄、鹏、鹄、鸠、雉、鹭、凫,皆鸿也。元方之鸟,鸿也。”后以“元方”为美男子代称。
追风(zhuī fēng):指迅速。策:马鞭。
持斧(chí fǔ)有遐想:指持斧砍伐山林,意在远大理想。遐想:高远的志向。
嵓(lǒu)悬(xuán)非朽壤:意为山峰耸立,岩石悬空,不是腐朽的地面。嵓,山势高峻。悬,指岩壁悬空。朽,腐烂、腐朽。
苔斑(tái bān)自天生:指苔藓生长在岩石上,颜色斑驳,自然形成。
玉节(yù jié)垂云长:指松树苍劲挺拔,如同白玉制成的树枝垂挂在空中。
丹梯(dān tī)亦可上:指攀登险峻的山崖,亦可以到达山顶。丹梯,红色的梯子。也可理解为登山之路,可登上顶峰。
【赏析】
诗中描绘了诗人在东山上采鞭竹时意外发现一棵高大的松树的经历和感受。通过描绘松树的高大、孤傲、坚韧不屈等特征,展现了松树的高洁品质和顽强生命力。同时,通过对松树与山石、苔藓等自然元素的对比,突出了松树的高贵地位和独特魅力。此外,通过对松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相处,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松树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同时,通过对松树与山石、苔藓等自然元素的对比,突出了松树的高贵地位和独特魅力。此外,通过对松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相处,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