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逃禅住北冈,昔年支许意相当。
清如细竹迎风洒,洁似孤松冒雪张。
锡杖倚云看远岫,铜瓶汲月煮新汤。
只今石畔双扉掩,静阅琅函日几章。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赠野僧》。下面逐句进行释义并附上注释、译文和赏析。

  1. 赠野僧(送给一个隐居的僧人)
  • 注释:这首诗是为一位隐居在北冈的野僧所写。
  • 译文:《赠野僧》是一首表达作者对隐居僧人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的赞美与怀念之情的诗作。
  1. 有客逃禅住北冈(有一个客人逃离世俗,隐居在北冈)
  • 注释:“有客”指的是那位隐居的僧人;“逃禅”意味着逃避尘世的纷扰,选择修行佛法;“北冈”是地名,指山冈。
  • 译文:诗的第一句描述了这位僧人远离尘世喧嚣,选择了北冈作为他的隐居之地,远离了世俗的纷扰,开始了他的修行之路。
  1. 昔年支许意相当(过去时,曾经志趣相投)
  • 注释:支许是古代两位著名的隐士,贾岛曾向他们求教诗文。
  • 译文:诗人回忆过去的岁月,他与这两位高人有过深入的交流和探讨,那时的志向相投,相互欣赏。
  1. 清如细竹迎风洒(清净如细竹迎着风摇曳)
  • 注释:“细竹”是指修竹,一种高洁的竹子;“洒”在这里形容竹子随风摇曳的姿态。
  • 译文:这一句描绘了北冈上那片竹林,竹子生长得如此清新脱俗,仿佛是在微风中翩翩起舞的样子。
  1. 洁似孤松冒雪张(纯洁如同孤松顶着雪花傲然挺立)
  • 注释:“孤松”指的是孤立无援的松树,常被视为高洁的象征;“冒雪”表示在冰雪覆盖的环境中依然坚强地挺立。
  • 译文: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位隐居僧人纯洁无暇、坚韧不拔品质的赞美。
  1. 锡杖倚云看远岫(拄着锡杖靠在云端观赏远处的山峰)
  • 注释:“锡杖”是一种佛教法器,象征修行者;“远岫”指远山。
  • 译文:诗人用锡杖倚靠在云端,俯瞰着远方连绵起伏的群山,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的平静。
  1. 铜瓶汲月煮新汤(提着铜制水壶取月光照来煮新茶)
  • 注释:铜瓶是古代用来盛水的容器;“汲月”意味着利用月光来照明;“煮新汤”表示在月光照射下烹制茶水。
  • 译文:这一句描绘了诗人在月光下煮茶的情景,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细致入微和对自然的热爱。
  1. 只今石畔双扉掩(现在只剩下石畔的两扇门紧锁着)
  • 注释:“石畔”指的是山石旁边的环境;“双扉”指两扇门;“掩”表示关闭。
  • 译文:诗人感叹时光荏苒,昔日热闹的场景已经消失,只剩下石畔的两扇门孤独地守护着这片宁静的土地。
  1. 静阅琅函日几章(静静地阅读佛经,数着日子过了几天)
  • 注释:“琅函”指的是佛经;“日几章”表示每天读了几页。
  • 译文:诗人在这寂静的环境中,静静地阅读佛经,享受着与文字和佛法相伴的时光,数着日子一天天过去。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一位隐居僧人及其生活的赞美。通过对竹林、远山、明月和佛经的描述,诗人展现了他对大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佛法修行的向往。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内心平和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