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中习隐好跻攀,不扰疲人便自闲。
闻说慇勤海阳事,令人转忆舜祠山。
【注释】
吏中:指官吏。习隐:隐居。跻攀:攀登。不扰疲人:不打扰别人,不使人感到劳累。便自闲:就自己感到悠闲舒适了。转忆舜祠山:回忆起舜帝的祠庙在海阳亭附近。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当时诗人任道州刺史。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吏中习隐好跻攀”,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官场中隐居,喜欢登高远眺,欣赏自然景色,是件令人高兴的事。“吏”指官署,这里泛指官府。“习隐”就是隐居的意思。“跻攀”即登上,这里指登高远眺。“不扰疲人便自闲”,意思是说,不打扰那些疲倦的人,自己也就感到很安逸、自在。“不扰疲人”,意谓不打扰那些因公事而心劳神惫的官员们,使他们免受奔波之苦,因而感到安逸、自在;“便自闲”,“便”是连词,表承接关系,“自”是副词,表示状态,“闲”即安逸、自在。
“闻说慇勤海阳事,令人转忆舜祠山”,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听说你很殷勤地关心海阳县的事情,使我想起舜帝祠庙所在的舜祠山。“闻说”,“听说”。“慇勤”是殷勤,热情的意思。“海阳事”即海阳的政事。“令人转忆舜祠山”是说,听说你很殷勤地关心海阳县的政事,使我不禁思念起舜帝的祠堂所在的地方。因为舜帝是古代传说中的圣君,他曾经巡游四方,到过许多地方。所以,人们常以“舜祠山”作为怀念先贤的典故或象征。
【译文】
我曾在衙门里做官,现在又回到山林之中隐居。
听说你十分关心海阳县的政务,使我想起了舜帝祠旁的小山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