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上无瞋供养具,口里无瞋吐妙香。
心里无瞋是珍宝,无染无垢是真常。

【注释】

五台山:中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于山西五台县。

童子:指和尚或尼姑。

无着偈:即佛经中的《心地观经》中的“无住生”偈语。偈:佛教经文的一种体裁,每句有韵,多用韵文表达佛理。此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五台山》一诗中的第二段。

【赏析】

本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五台山》组诗中的第二首。这首诗写五台山童子给无着(即佛经中的“无住生”)的偈语。全诗以“面”、“口”、“心”三个比喻,说明佛教徒修行应做到内心清静,不受外界干扰;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戒除烦恼,达到涅槃。

“面上无瞋供养具”,意谓僧人脸上不应有任何愤怒的表情,应该对佛像和佛经表现出虔诚的恭敬之心。

“口里无瞋吐妙香”,意谓僧人在念佛的时候,口中应保持平和宁静,不能有任何怒气和怨恨的情绪。

“心里无瞋是珍宝”,意谓僧人内心的平静如同宝物一样宝贵,不应该有任何的贪嗔痴等情绪。

“无染无垢是真常”,意谓只有真正清净无暇的人,才能够达到佛教所说的“真常”境界,也就是涅槃的境界。

这首诗通过描绘五台山童子向无着传授偈语的场景,来表达作者自己对于修行的看法。他认为修行不仅仅是外在的行为表现,更重要的是内在的心境和精神状态。只有当一个人的内心达到了真正的平静和清净,才能够真正做到佛教所说的“无住生”。

白居易在这首诗中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修行的看法。他认为修行不仅仅是外在的行为表现,更重要的是内在的心境和精神状态。只有当一个人的内心达到了真正的平静和清净,才能够真正做到佛教所说的“无住生”。同时他也强调了修行过程中需要戒除烦恼、保持言行一致的重要性。这些观点都反映了他对于修行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