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郡水东流,荀陈兄弟游。
偏伤兹日远,独向聚星州。
河润在明德,人康非外求。
当闻力为政,遥慰我心愁。

【注释】

颍水:古称颖河,今河南颍河流域。荀陈兄弟游:指荀氏兄弟在颍水之南游历。荀氏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公族。聚星州:即聚星台,在今安徽合肥西南。晋武帝司马炎为镇南大将军、都督江淮等六州诸军事,镇寿春(今安徽寿县)时所建,用以观测天象,定四时之节,察八风之候。

【赏析】

此诗首联“颍郡水东流,荀陈兄弟游”,起得突兀,一语破的,直写颍水自东而西流过许昌,并点出荀陈二姓兄弟在颖水流域一带游历。颍水东流,自然引出了对颍水源头的追忆,进而想到颍水源头所在地,颍阳城;再进而想到颍阳城附近的颍阳故城,也就是许州治所。颍阳故城是春秋时陈国国都,汉初改置颍阴县,后因水患,废颍阴县而迁于今许昌城。颍水经许昌东下,与济水合流,注入汝河,所以颍阳成为当时的政治中心。“荀陈”二字,既是指荀氏兄弟,也是暗指南朝宋国的皇室成员。荀氏是春秋时晋卿士,其先祖为周文王之子叔绣的后代。荀文子(公元前520-前490年)字叔游,名侨,谥文,是春秋时晋国的大夫。他的两个儿子荀偃(公元前531-前513年)、荀罃(公元前513-前517年),都是晋国的重要谋臣,后来被晋国国君重用,辅佐晋国先后消灭了郑、卫、鲁三国。荀文子的子孙以荀为姓氏,因此后人有“荀氏世守”之说。《左传》记载:“晋侯使大子申生伐东山……大子曰:‘余得死乎!’大子出奔共。”《国语》记载:“晋侯使大子申生如楚请成。”可见荀氏家族在历史上曾经显赫一时。荀氏兄弟和许州宋司马赴任的故事也见于《史记·魏世家》,其中提到荀欣、公孙喜二人,曾随汉武帝北征朔方,有功,被封为侯。荀欣为太仆丞,公孙喜为太中大夫。可见“荀陈兄弟游”中的“陈”字应作“荀”字解。

第二联“偏伤兹日远,独向聚星州”,紧承首联而来,写颍水之滨,荀陈兄弟游历的情景。“独向”二字,写出诗人内心的惆怅之情。诗人站在颍水之畔,遥望着颍水中游一带的风景,思绪万千。荀氏兄弟远离家乡,独自来到颍阳故城附近的地方游历,这不禁让诗人感慨万分。

第三联“河润在明德,人康非外求”,紧承上两句而来,进一步抒发诗人的情感。“河润”指的是河水滋润大地,给万物以生机;“明德”则是指美好的德行,这里指的是国家治理得好,百姓安居乐业。而荀氏兄弟之所以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游历,是因为他们的德行高尚。然而对于国家的治理来说,仅仅依靠个人的德行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政治上的改革来实现国家的强大。

最后一句“当闻力为政,遥慰我心愁”,紧承上两句而来,表达诗人对于未来的信心和期待。诗人相信,只要国家领导人能够勤勉地为国为民着想,努力改革政治,国家就会变得越来越强大,人民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幸福。诗人期待着这样的一天早日到来,以此来安慰自己心中的痛苦和不安。

整首诗通过对颍水之滨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荀氏兄弟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于国家未来的希望和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