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起郎官草,初分刺史符。
海云迎过楚,江月引归吴。
城底涛声震,楼端蜃气孤。
千家窥驿舫,五马饮春湖。
柳色供诗用,莺声送酒须。
知君望乡处,枉道上姑苏。
诗句:罢起郎官草,初分刺史符。
译文:辞去了朝廷里的官职,被授予地方的官职。
注释:罢起:辞去。郎官:朝廷里的官职。符:授予地方的官职。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即将离京赴任的深深不舍。他辞去了朝廷里的官职,以获得地方的官职,这种变化体现了他对于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唐代官场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权力斗争,以及诗人对于这种生活的无奈和感慨。
诗句:海云迎过楚,江月引归吴。
译文:海云迎接着你经过楚地,江月引领着你回到吴地。
注释:海云:形容海风拂面的景象。过:经过。楚:指长江中游地区,即现在的湖北省一带。引:引领、带路。归:回来。吴:今江苏一带。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卢郎中经过楚地时,海风吹拂着他的衣衫,月光照亮了他归途的道路。这两句诗不仅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也表达了诗人对卢郎中一路平安的美好祝愿。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迎过”、“引归”等词语,使整首诗充满了动态感和诗意,使得读者仿佛能感受到卢郎中踏上旅途时的喜悦与期待。
诗句:城底涛声震,楼端蜃气孤。
译文:城下潮水的声音让人感到震撼,楼顶上的蜃楼只有一根孤零零的柱子支撑着。
注释:城底:指城墙下面,潮水涨起时的声音。涛声震:潮水声震天响。孤:孤单、孤独。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潮水的涌动和楼顶的蜃气,形象地展现了杭州的自然景观。诗人用“震”来形容潮水的声音,传达出一种强烈的动感和气势;而“孤”字则突出了楼顶蜃气的独特之处,使得整首诗的画面更加立体和生动。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艺术魅力,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杭州的自然之美。
诗句:千家窥驿舫,五马饮春湖。
译文:千家万户都在观望那艘驿船上的人,五匹马都在品尝春天湖中的美酒。
注释:窥:观察、观看。驿舫:供官员乘用的船只。五马:指五匹骏马。春湖:指春天的湖泊或者春季的风景。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热闹的场景,千家户都关注着那个即将离开的官员,而五匹马也在享受着春天湖水的美味。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人们对卢郎中的关心和祝福,也展现了春天西湖的美丽景色和人们的欢乐氛围。这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戏剧性和吸引力,使得读者更加投入其中。同时,诗人巧妙地利用“千家”、“五马”等数量词,增加了诗歌的气势和深度,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诗句:柳色供诗用,莺声送酒须。
译文:柳树的颜色可以用来写作,莺鸟的歌声可以用来送酒。
注释:供:用来供给、提供资源。莺声:莺鸟的鸣叫声。送酒须:送酒的邀请和需求。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对即将离开的朋友的深情厚谊。诗人利用柳树的颜色来写作,寓意着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如同柳树一般,永远扎根于心间;而莺鸟的歌声则用来送酒,象征着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和美好的祝愿。这种表达方式既浪漫又富有诗意,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情感色彩和艺术魅力。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祝愿,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和感人。
诗句:知君望乡处,枉道上姑苏。
译文:知道你心中最思念的地方就是姑苏,所以特意去那里探望你。
注释:知君:了解你。望乡处:心中思念的地方。徒:白白地、徒劳地。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诗人了解到友人心中最思念的地方是姑苏,因此特意去那里探望他,希望能够给他带来家乡的温暖和安慰。这种表达方式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爱之情,也展现了他们对友情的重视和珍视。这种真挚的情感和对友情的执着追求使得整首诗更加感人至深。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知君”、“枉道”等词语,增加了诗歌的戏剧性和悬念感,使得读者更加期待下文的发展。
诗句:罢起郎官草,初分刺史符。
译文:辞去了朝廷里的官职,被授予地方的官职。
注释:罢起:辞去。郎官:朝廷里的官职。符:授予地方的官职。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即将离开京城到地方任职的不舍和自豪。从“罢起”可以看出,诗人已经辞去了在朝廷里担任的职务,这意味着他将开始一个全新的职业生涯;而他“初分刺史符”则意味着他被任命为一个地区的长官。这种转变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肯定,也是对他在新岗位上发挥作用的期望。同时,诗人通过对这一过程的描述,展现了他对新职位的期待和对自己能力的信心。这种积极的态度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情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正能量和鼓舞人心的力量。
诗句:海云迎过楚,江月引归吴。
译文:海风吹拂着你经过楚地,江月引导你回到吴地。
注释:海云:形容海风拂面的景象。过:经过。楚:长江中游地区,即现在的湖北省一带。引:引领、带路。归:回来。吴:今江苏一带。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卢郎中经过楚地时,海风吹拂着他的衣衫,月亮指引着他回乡的方向。这不仅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也表达了诗人对卢郎中一路平安的美好祝愿。同时,诗人巧妙运用了“迎过”、“引归”等词语,使整首诗充满了动态感和诗意,使得读者仿佛能感受到卢郎中踏上旅途时的喜悦与期待。同时,诗人还通过描绘潮水的涌动和楼顶的蜃气,形象地展现了杭州的自然景观,使得整首诗画面更加立体和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