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弃范增善,纣妒比干才。
嗟此二贤没,馀喜得卿来。

【注释】

赐李百药:赐,给予。百药,人名,李百药。

项弃范增善:项,指项羽。范增,秦朝末年楚国大将项燕的谋士。善,善于。范增善于谋略。

纣妒比干才:纣,商朝最后一位帝王,姓子氏。比干,商朝大臣,因直谏被商纣王杀死。

二贤没:两位贤臣,即范增和比干。

馀喜得卿来:余,我。卿,对对方的尊称。这里表示高兴得到你。

【译文】

项羽不采纳范增的计策,是因为他嫉妒范增的才能。范增和比干的死是因为被纣王害死。我很庆幸能得到像你这样的人才。

【赏析】

这首诗通过赞颂“二贤”之死,表达了作者对忠贞之士的同情与惋惜之情。诗中用“项”代指项羽,用“纣”代指商纣王,用“范”代指范增,用“李百药”代指李百药。从字面上看,似乎是在写项羽、范增、李百药三人的故事,但仔细一想,就会发现其中大有文章。

诗中所说的“二贤”,并不是指项羽、范增、李百药三人,而是特指他们两人。因为在这之前,诗人曾写过《咏史》诗,其中有句云:“秦家筑台今汉祖,楚狱埋魂旧宋臣。”意思是说:当年楚汉相争时,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而当项羽自刎乌江的时候,他的儿子项籍(项羽)还被关在牢里,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楚狱”。所以这里的“二贤”就是指项羽和项籍。

“范增善”一句,也是暗指范增。项羽不采纳他的计策,是因为嫉妒他的才能。范增和项羽是多年的战友,两人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然而,当范增向项羽献计献策时,却被项羽拒绝了。这不禁让人想起范增当年为陈胜吴广策划起义时的壮举,以及后来为了保全自己而投靠刘邦的事情。这些往事都深深地刺痛了项羽的心。因此,项羽才会说:“项弃范增善。”

诗中的“嗟此二贤没,馀喜得卿来”两句,更是巧妙地将范增和李百药相提并论。范增和李百药都是忠良之臣,但他们的结局却截然不同。范增一生都在为国为民而奋斗,最终却落得个悲剧收场;而李百药则是一位忠贞不渝的人物,他在战乱中为国捐躯,成为了后世传颂的英雄。因此,诗人不禁发出了感慨:“嗟此二贤没,馀喜得卿来。”他庆幸能够得到像李百药这样的人来辅佐自己,共同为国家效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