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门初奉卫,伏节始临戎。
振鳞方跃浪,骋翼正凌风。
未展六骑术,先亏一篑功。
防身不足智,徇命有馀忠。
悲骖嘶向路,哀笳咽远空。
凄凉大树下,流悼满深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诗中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姜确的悼念之情,以及对其忠诚和勇敢的赞扬。

首句“凿门初奉卫”描绘了姜确刚到长安时的紧张和不安,他刚刚打开城门进入京城,就立即开始履行他的守卫职责。这里的“凿门”、“初奉卫”、“伏节”都是关键词,分别描述了姜确的行动、态度和角色。

第二句“伏节始临戎”进一步描述了姜确的忠诚和勇敢。他不仅忠诚于国家,还勇敢地面对敌人,准备迎接挑战。这里的“伏节”表示他忠于职守,“临戎”意味着他准备面对危险。

接下来的三句“振鳞方跃浪,骋翼正凌风”形象地描绘了姜确在战场上的英勇。他像鱼一样振翅高飞,像鹰一样翱翔天际,充满了活力和勇气。这里的“振鳞”、“跃浪”、“骋翼”、“凌风”都是关键词,它们生动地描绘了姜确的形象。

尽管姜确表现出色,但他的才华却未能得到充分的施展。第四句“未展六骑术,先亏一篑功”表达了这种遗憾。这里的“六骑术”指的是他原本应该展现的技艺,但并未完全展现出来;“一篑功”则暗示了他原本应该完成的功绩,但却因种种原因而未能达成。这表达了诗人对姜确才能被埋没的惋惜之情。

第五句“防身不足智,徇命有馀忠”进一步强调了姜确的忠诚和勇敢。尽管他可能没有太多的智慧去保护自己,但他仍然愿意为了正义而牺牲自己,这种精神值得称赞。这里的“防身不足智”和“徇命有余忠”都是关键词,它们表达了对姜确性格和品质的评价。

接下来的三句“悲骖嘶向路,哀笳咽远空”则表达了诗人对姜确的哀悼之情。这里使用了“悲骖”和“哀笳”两个关键词,分别描绘了悲伤的气氛和声音,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最后一句“凄凉大树下,流悼满深衷”则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这里的“凄凉大树下”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看到朋友孤独的身影,而“流悼满深衷”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切哀悼和怀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姜确的深厚情谊和对他英勇事迹的赞扬。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凿门”、“伏节”、“振鳞”、“骋翼”、“六骑术”、“一篑功”、“防身不足智”、“徇命有余忠”、“悲骖”、“哀笳”、“凄凉大树”等,都富有表现力,使得诗歌更具感染力。同时,诗人通过对姜确的赞美,也展现了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