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虏忽猖狂,无何敢乱常。
羽书朝继入,烽火夜相望。
将出凶门勇,兵因死地强。
蒙轮皆突骑,按剑尽鹰扬。
鼓角雄山野,龙蛇入战场。
流膏润沙漠,溅血染锋铓。
雾扫清玄塞,云开静朔方。
武功今已立,文德愧前王。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的诗人李峤,他的作品多表现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怀。
我们来解析诗的第一句“杂虏忽猖狂,无何敢乱常。”:
“杂虏”指的是各种不同背景或种族的人,这里特指入侵的外族;“忽猖狂”形容他们突然变得嚣张,不可一世。“无何敢乱常”则表达了他们没有多久就敢于违背常规,挑战朝廷的权威和秩序。
第二句“羽书朝继入,烽火夜相望。”:
“羽书”是一种紧急军报,用鸟的羽毛制作,用来传递重要消息。这两句描述的是朝廷收到急报后立刻采取行动,而敌人则在夜间互相传递消息,显示他们的活跃和警觉。
第三、四句“将出凶门勇,兵因死地强。”:
这两句描述了将领们的勇气和士兵们的决心。将领们面对强大的敌人,勇敢地走出城门,士兵们则在生死关头更加坚定。
接下来的五至九句描绘了战场上的紧张局势与英勇行为:“蒙轮皆突骑,按剑尽鹰扬。” 这里的“蒙轮”可能是指骑兵冲锋时的尘土飞扬,而“按剑”则是形容士兵手持兵器准备战斗的姿态。
第十至十四句“鼓角雄山野,龙蛇入战场。”“雾扫清玄塞”,描述了军队的威武和战场上的激烈。最后一句“文德愧前王”,则表达了对先辈们的敬仰之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勇气。同时,它也传达了一种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前辈英烈的追忆与尊敬。整首诗充满了激情和力量,是一首优秀的史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