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邸青门右,离宫紫陌陲。
庭如过沛日,水若渡江时。
绮观连鸡岫,朱楼接雁池。
从来敦棣萼,今此茂荆枝。
万叶传馀庆,千年志不移。
凭轩聊属目,轻辇共追随。
务本方崇训,相辉保羽仪。
时康俗易渐,德薄政难施。
鼓吹迎飞盖,弦歌送羽卮。
所希覃率土,孝弟一同规。

【解析】

此诗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诗人扈从至长安时所作。

第一联“代邸青门右,离宫紫陌陲”,写自己随皇帝车驾到长安的情景。“青门”,指东都洛阳的北门,故址在今河南洛阳县东北。“紫陌”,是紫色的田野小路,即郊野道路。“代邸”指唐玄宗所居的行宫(又称“别殿”),位于大明宫正北,因玄宗自西京长安来至此而得名。“左掖”指唐玄宗所居的东内,即太极宫,位于大明宫之北。“青门右”“离宫紫陌”,意谓作者随从的车驾已到京城,且已到了大明宫的外郭,这是对当时情景的总写。

第二联“庭如过沛日,水若渡江时”,描写大明宫的宏伟壮丽。“庭”,指宫殿前的庭院。“过沛”用《史记·项羽本纪》中刘邦兵败后入关,曾“度津”、“度阿房”等语;又《汉书·郦食其传》、《史记·留侯世家》等书皆称“沛公”为“沛下”或“沛邑”。这里泛指宫殿前广阔的院落。“沛日”,犹言“沛上”,即指汉高祖刘邦被项羽封于汉中之地时的居处。《史记·高祖功臣侯年表》,以汉元年为始皇元年,则高祖起事于公元前206年;而《史记·项羽本纪》,以楚怀王之熊心元年为纪元,则项梁起兵于前209年;两者互有差异,但都说明秦亡汉兴之际,刘邦曾一度处于困境之中。“渡江”,即渡过长江。“过沛日”、“渡江时”两句比喻明故宫前广阔、壮观的庭院,与汉高祖刘邦曾经一度困厄的沛中相比,实是天壤之别。

第三联“绮观连鸡岫,朱楼接雁池”,写大明宫建筑群的宏伟壮丽。“绮”,丝织品。“鸡岫”,山名,在今陕西宝鸡县东南,因山峰形似鸡冠而得名。“朱楼”,红色楼房,指宫殿中的楼阁。“雁池”,池名,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亦因其形状酷似飞翔的大雁而得名。“连”、“接”二字,既形容楼阁、池沼之间距离之近,也描绘出它们之间的气势之雄阔。“鸡岫”、“雁池”,都是借以形容大明宫建筑群的雄伟壮美。

第四联“从来敦棣萼,今此茂荆枝”,写作者对朝廷忠贞不渝的感情。“棣萼”、“荆枝”,均为植物名。“棣”,即木名,即柏木,古代用作祭祀的木主。“荆”,即灌木名,这里指小乔木。“棣萼”、“荆枝”,都是借以比喻臣子对君王的忠贞。“敦”,“厚也,重也。”句意为自古以来臣子对国家大事忠心耿耿,像树木一样,枝叶相连,根深蒂固,永不分离。这一句是说自从唐朝建立以来,臣子们始终忠于朝廷,就像那永远生长在一起的树木一样。“茂荆枝”,意思是茂盛的枝叶。这句是说现在这些臣子们如同茂盛的枝叶一般,忠诚地效忠于国家。

第五联“万叶传馀庆,千年志不移”,写作者的忠贞不渝。“万叶”,喻指众多的臣民。“余庆”,指福禄延绵不绝。“志”,志向,意志。“不移”,不改变。句意为:众多臣民传颂着福禄,我的意志却永远不变。这两句是说众多臣民将福禄流传下去,而我的意志却永远不会改变。

第六联“凭轩聊属目,轻辇共追随”,写作者随从车驾游赏的情景。“轩”,指高敞的窗户。“轻辇”,皇帝乘坐的轻便车子。句意为:站在高高的窗子旁远望,乘坐轻便车子跟随皇帝游玩。这两句是说作者站在高高的窗子上远眺,并乘坐轻便车子和皇帝一起游玩。

第七联“务本方崇训,相辉保羽仪”,写作者忠君报国的情怀。“务本”指专心致志地从事根本的事业。“方崇训”,正当尊崇教训。句意为:专心致力于根本事业,正当尊崇教训。“相辉保羽仪”,互相辉映保持仪容仪表。句意为:相互辉映保持仪容仪表。

第八联“时康俗易渐,德薄政难施”,写作者对时局的看法以及自己的感慨。“时康”,指国家政治清明安定。“俗易”,风俗习俗容易。“渐”,逐渐。这两句是说:国家政治逐渐清明安定,但是风俗习俗却逐渐变得容易了。“德薄”,指德行不足。“政难施”,政治法令难以推行。这两句是说:国家政治虽然逐渐清明安定,但是德行不足,法令难以推行。

第九联“鼓吹迎飞盖,弦歌送羽卮”,写作者随从车驾出游时的乐章。“鼓吹”,古代军中乐器,这里指音乐伴奏。“飞盖”,指皇帝的乘舆,这里指皇帝的车驾。“弦歌”,歌唱的乐曲。“羽卮”,盛酒器,这里指饮酒用的酒杯。这两句是说:随着鼓角声和歌声的节奏,吹奏乐曲欢迎皇帝的车驾;唱着曲子送别皇帝的车驾,饮酒作乐。这两句是说:随着鼓角声和歌声的节奏,演奏乐曲欢迎皇帝的车驾,唱着曲子送别皇帝的车驾,饮酒作乐。

第十联“所希覃率土,孝弟一同规”,写作者的期望。“所希”,希望达到的目的。“覃率土”,广泛普及天下。这两句是说:所希望的是广泛普及天下,让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成为天下的普遍规范。这两句是说:所希望的就是让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成为天下的普遍规范。

【赏析】

这首诗是扈从游长安所作。诗人由开元十一年春扈从出发,途经陕、虢、华阴等地,到达长安城下,然后游览了皇宫、苑囿,观赏了山水园林和自然风光,最后回到行宫。全诗分前后两部分,先写随从车驾到长安的情景,接着写游览长安的见闻。全诗四十六句,分为十一段,中间有五句逗读,结构上采用流水对形式,每段两联,每联七字,上下句平仄互换,韵律协调流畅自然。全诗意境宏大,气象万千,情感激越豪放,笔势纵横捭阖,堪称唐人的代表作之一。

首联“代邸青门右,离宫紫陌陲”,开门见山点明题意,交代了此行的目的地——长安。“青门”、“紫陌”是长安城的两大城门。“代邸”指的是唐玄宗的住所—大明宫的外朝部分,即正南门之南的中轴线上的部分;“紫陌”指中轴线上的中段部分。“左掖”指唐玄宗的住所—大明宫内的北宫,也就是大明宫的内廷部分;“离宫”则是远离大明宫中心的宫殿,即大明宫的外城部分。“青门右”、“离宫紫陌”点明了此行是从大明宫的外朝开始进入中轴线上的内廷,然后再离开大明宫,进入外城。这样安排,使得整首诗歌的结构层次清晰明了。

颔联“庭如过沛日,水若渡江时”承接上文,进一步描绘了唐玄宗所居大明宫的宏伟壮丽。“庭”指宫殿前的广场。“过沛日”是指汉高祖刘邦曾在沛县(今江苏徐州)被项羽打败,后来在这个地方重新整顿军马,准备东山再起。“沛日”在这里是借用来比喻大明宫前广场宽广、气派宏大的景象。“水若渡江时”是指唐玄宗当年在江都(今江苏扬州)即位时渡过长江来到江都,后来在这里建立了东都长安。“渡江时”也是借用来比喻大明宫前广场宽阔、气派宏大的景象。两句通过比喻把大明宫前广场的广阔景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颈联“绮观连鸡岫,朱楼接雁池”,继续描写大明宫的建筑群的宏伟壮丽。“连”、“接”二字写出了楼阁之间的紧密相连、气势磅礴的景象。鸡岫、雁池都是以山得名,分别是指坐落在陕西省宝鸡县东南和陕西省西安市西南的两座山。这两句通过对两座山的描写,进一步展现出大明宫建筑群的宏伟壮丽的景象。

尾联“从来敦棣萼,今此茂荆枝”,写作者对朝廷忠贞不渝的心情。“敦”,指深厚的意思。“棣萼”,是古代两种树木的名称,因为树干弯曲,所以被用来比喻兄弟关系亲密无间。“荆枝”,是一种小树,因为叶子细长柔嫩,所以被称为细叶树。这两句的意思是:自古以来臣子们始终忠于朝廷,就像树木一样枝叶相连、根深蒂固、永不分离;而今天这些臣子们如同茂盛的枝叶一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