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堂粉壁图蓬瀛,烛前一见沧洲清。
洪波汹涌山峥嵘,皎若丹丘隔海望赤城。
光中乍喜岚气灭,谓逢山阴晴后雪。
回溪碧流寂无喧,又如秦人月下窥花源。
了然不觉清心魂,只将叠嶂鸣秋猿。
与君对此欢未歇,放歌行吟达明发。
却顾海客扬云帆,便欲因之向溟渤。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高堂粉壁图蓬瀛:高堂上粉刷的墙壁画着蓬瀛仙岛。
  2. 烛前一见沧洲清:在烛光前首次看到了沧洲(即大海)的清澈。
  3. 洪波汹涌山峥嵘:大海浪涛汹涌,山峰峻峭。
  4. 皎若丹丘隔海望赤城:如同隔着东海远望着红色的城市一样。
  5. 光中乍喜岚气灭:在光明照耀下,忽然间岚雾消散。
  6. 谓逢山阴晴后雪:好像遇到了山的阴面晴空后的初雪。
  7. 回溪碧流寂无喧:回旋的溪流清澈宁静,没有喧哗声。
  8. 又如秦人月下窥花源:这就像秦始皇的人月下偷看花源一样。
  9. 了然不觉清心魂:清晰地感觉到心灵得到了净化。
  10. 只将叠嶂鸣秋猿:只是听那层层山峰间传来的秋猿之声。
  11. 与君对此欢未歇:我与你一起享受这份喜悦,没有停歇。
  12. 放歌行吟达明发:放声歌唱,边走边吟诗直到天亮。
  13. 却顾海客扬云帆:回头望着海上的客人扬起云帆。
  14. 便欲因之向溟渤:打算借此向大海进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美而又宁静的自然景观图。诗人通过精细的观察和生动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既宏大又细腻的世界。首句“高堂粉壁图蓬瀛”设定了场景,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接下来的每一句都以不同的自然现象来表现诗人的心境变化和对美景的感受。

诗中的“洪波汹涌山峥嵘”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壮观;而“皎若丹丘隔海望赤城”则让人联想到遥远且神秘的东方之地。这种强烈的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加深了读者对自然美的感知。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述,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情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自然和谐的理念。诗中多次出现的“清心”一词,更是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

最后两句“放歌行吟达明发”,“放歌”与“行吟”展示了诗人不拘一格的表达方式,而“达明发”则寓意着诗人的激情与豪迈,直到日出东方。全诗洋溢着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向往,以及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