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
吹笙坐松风,泛瑟窥海月。
西山玉童子,使我炼金骨。
欲逐黄鹤飞,相呼向蓬阙。
【注释】
“感兴”即《感怀》。这首诗是作者晚年退居后园,以神仙为题材而作。
仙游:指仙人的游乐。
吹笙:吹奏笙管乐器。松风:松林中的风声。
泛瑟:弹奏瑟琴。海月:大海上的明月。
“西山玉童子”,语出晋代葛洪《神仙传·王远》:晋人王子乔者,少修道,学道于蓬莱山,七月七日乘白鹤上升,举手告别天帝,天帝赠以白环四枚,使坠凡,子乔遂骑白鹤随四枚下降。
“炼金骨”:传说王子乔得道成仙后,他的尸骸化为黄金。
黄鹤:神话中的一种鸟,相传王子乔升天后,有黄鹤飞来接他。蓬阙:蓬草堆砌的宫阙,这里指仙境。
【赏析】
这是一首写神仙游历和求仙活动的诗。《旧唐书·隐逸传》载:“张果老,不知何许人也……常往来于嵩、华二州间,能辟谷不食。”李商隐这首五言古诗就是模仿这种题材创作的。
首句“十五游神仙”,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与所处环境,表明他是十五岁时开始追求修仙之道的。第二句“仙游未曾歇”,说明他在修仙路上一直不停地奔波着。“吹笙”、“泛瑟”两句描写主人公在游历过程中的情景。吹笙、弹琴,这些活动都带有浓厚的神仙色彩。第三句“西山玉童子”,用一个典故来写主人公的师父或师傅。“西山玉童子”,意谓他修炼成仙后的师承关系。第四句“使我炼金骨”,意思是说,正是他的师父或者师傅教给他炼制丹药的方法。第五句“欲逐黄鹤飞”,表现了他渴望飞升到仙境的强烈愿望;“相呼向蓬阙”,则表明他决心追随仙人去往仙境。最后一句“西山玉童子”呼应开篇,表明主人公的师承关系以及炼丹的目的。
全诗以“游神仙”为主题,描绘了主人公从十五岁开始修炼,一路求仙的过程。诗中通过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展现了他修仙的过程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