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峰排碧落,双涧合清涟。
【注释】
千峰:山峰众多。
排碧落:形容山多,如天青色一般密布。
双涧:指有两道水流入的溪涧。
清涟:清澈的水波荡漾的样子。
【赏析】
此诗写景,写山、写水、写人、写情,皆能融会贯通,情景浑然一体,自然清新。
首句写山势之高耸入云。“千峰”一词,极言山之多,给人以气势磅礴之感。“排碧落”,是夸张手法的运用,突出山峰之高耸入云,仿佛要与蓝天相接。
“双涧”,是指两道清流汇合而成的小溪。“清涟”,即水波荡漾的意思,既写出水流的清澈,也写出溪涧的幽深。这句描绘的是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面。
第二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这双清涧的源头所在。“千峰排碧落”中的“碧落”,在这里指的是天空。因此“双涧合清涟”可以理解为“两条清流汇聚成一条清澈的溪涧”。
【译文】
高山似接天,双溪水清澄。
【出处】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自言祖籍陇西成纪。先世西凉武昭王李嵩之后,与李唐皇室同宗。少年时并不特显,30岁参加科举考试,获知遇于玄宗,授翰林供奉。因道途险恶、政见不合,仅三年他就离开长安去投奔梁州刺史李阳冰。在李阳冰的帮助下,他得以结交张旭和赵蕤等文人雅士。天宝元年(742)供奉翰林。不久即辞归山林。
安史之乱爆发后, 李白被卷入永王李璘的谋反集团,欲借助外力以举兵讨杨国忠,但叛乱失败后,李白被判处流放至夜郎。流放途中遇赦,返至宣城病故。李白的诗歌创作涉及的中国古典诗歌的题材广泛,而且在许多题材也有名作出现。李白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他的诗情意奔放,笔法雄健,具有极强的动感,色彩浓艳。李白诗篇意境宏大,气势壮丽,又神思飘逸,变幻莫测。他的作品不仅局限于古体,而且数量不少的是近体诗,今存九十九篇(一说七十一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失意的情绪以及由追求功名富贵转换到晚年求仙访道的思想感情。李白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他的诗也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又有“诗圣”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