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文过水宿,拂席四廊尘。
坠果敲楼瓦,高萤映鹤身。
点灯吹叶火,谈佛悟山人。
尽有栖霞志,好谋三教邻。

【注释】

携文:携带文章。过水宿:在江边住宿。拂席:铺席子。四廊尘:指廊下尘土。坠果:落在地上的果子。高萤:指萤火虫。映鹤身:指萤光在鹤身上。点灯吹叶火:点燃了灯芯,吹动树叶,使其燃烧,发出火光。谈佛悟山人:谈论佛经,使山人开悟。栖霞志:指隐居山林的决心。三教邻:指儒家、道家、佛家。好谋三教邻:善于谋划与这三教(儒、释、道)的关系或接近。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以写景为主,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思想。全诗共六句,前四句描绘了诗人夜晚在寺中住宿时所看到的景象,后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佛学的热爱和向往以及他追求隐逸生活的理想。

这首诗的诗意在于“同僧宿道者院”。诗中的僧人和道士是诗人的朋友,他们在月光下的水边宿夜,然后一同进入寺庙。诗人被邀请到寺庙中住宿,并在那里度过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夜晚。他看到庭院里的四根廊柱都被灰尘覆盖了。他看到了从树上掉下来的果实,这些果实落在寺庙的瓦片上发出声音;他还看到了萤火虫在夜空中飞舞,它们的光芒映照在大雄宝殿的屋脊上。他听到风吹过树叶的声音,点燃了灯芯并吹动了叶子,使得灯火明亮,照亮了他的房间。他与僧人一起谈论佛经和禅理,使他的心境得到开悟。他们一起探讨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关系和接近之道。最后,他表达了自己隐居山林的愿望和理想追求。

这首诗的意境十分优美。作者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祥和的世界。诗人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此外,诗人还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将景物与自己的内心情感相结合,使得诗歌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